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易堂问目

易堂问目

四卷。清吴鼎(生卒年不详)撰。吴鼎字尊彝,号易堂,江苏无锡(今无锡市)人,吴鼐之弟。乾隆九年(1744)进士,以荐举经学,授国子监司业,擢翰林院侍讲及侍读学士。吴鼎平生深研《易》学,除本书外,还著有《易例举要》五卷、《十家易象集说》九十卷、《附录》十卷、《东莞学案》等。本书是吴鼎为诸生时所作。六经疑义颇多,而《三礼》尤甚,因此本书就每一经选择其最难的,条举数件大事,设为问难,如已经诸儒论定的,就援引其说加以判定,如未定的,就附上自己的见解。共分十三门。首先是“郊社”、“禘祫”、“时享”、“庙制”、“律吕”五门,其次是《易》、《书》、《诗》、《周礼》、《仪礼》、《礼记》、《春秋》、诸经八门。在“郊社”、“禘祫”方面大多以朱熹之说为主,兼及杨复、陈祥道之说,恐怕也未必果真已论定。书中既非难郑玄注六天之说,又宣称不相信讳说,而《礼》有“蚕于北郊”之文,没有“祭地北郊”之文,又说根据圜丘在南郊,那么方丘一定在北郊无疑,《孝经·纬》“祭地于北郊”,正好能补经文所不及,这说明他还是相信纬书的。认为应劭关于《诗》的“五际”是“君臣、父子、兄弟、夫妇、朋友”的解释完全正确,但考查《汉书·翼奉传》:“易有阴阳,诗有五际,春秋有灾异,皆列终始,推得失,考天心以言王道之安危”,“五际”与阴阳、灾异同称,显然不同于应劭所说。有乾隆刻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难经本义

    二卷。元滑寿(1304-1386)注。滑寿字伯仁,号撄宁,原籍许州(今河南许昌),后迁居仪真(今江苏仪征)、鄞县(今属浙江省)等地,元代著名医学家。滑寿出身于仕宦之家,博通经史,尤精医道。曾先后从师于

  • 小渔遗稿

    十二卷。明唐汝楫(约1565年前后在世)撰。唐汝楫,字思济,浙江兰溪人。史部尚书龙之子,龙号渔石,故汝楫自号小渔。嘉靖二十九年(1550)进士第一。官至左春坊左谕德。事迹复见《明史》龙传。据史称,龙与

  • 灵卫庙志

    一卷。明夏宾撰。夏宾,生卒仕履均不详。该书记南宋初朱跸等人事。南宋高宗建炎三年(1129),金兵进攻临安,守臣康允之弃城逃跑,钱塘令朱跸和县尉金胜、祝威率领民兵拼死抵抗,使杭州人能有机会逃出,三人最后

  • 汾州府志

    ①十六卷。明王道一等纂修。王道一,山东黄县人,万历二十三年(1595)进士,三十六年(1608)任汾州知府。此本为创修。《汾州府志》万历三十七年(1609)刻本。全书十六卷,卷一图考;卷二地理类:疆域

  • 亢仓子洞灵真经

    见《亢仓子》。

  • 今古钩元

    四十卷。明诸茂卿(生卒年不详)撰。诸茂卿,字子茂,诸城(今山东省诸城县)人。其生平事迹不详。此书所取,以小说为多,杂糅不伦,又不分门类,引证也往往疏舛。如第二十一卷“吞舟之鱼”一条,说是出自刘向的《谈

  • 秋林琴雅

    四卷。清厉鹗(1692-1752)撰。厉鄂事迹见《梅少集》辞目。此其词集第一卷四十七首,第二卷三十八首,第三卷三十五卷,第四卷四十一首,共一百六十一首。词似同于朱彝尊一派,故有朱、厉二家之称。其实鹗词

  • 海山仙馆摹古帖

    十二卷。清潘仕成辑。潘世成有《海山仙馆丛书》,所刻之帖,分《摹古》、《藏真》二类。此《海山仙馆摹古帖》,摹古者专取古拓重刻,多世间稀有之本。全集二十二种,有咸丰三年(1853)自序,及卷数目录。其中《

  • 论语发微

    一卷。清宋翔凤(详见《论语郑注》)撰。翔凤学于刘申受,治经主今文。首论左丘明,谓其不传《春秋》,并断其书多战国附会。刘歆改窜,抑左氏以伸公羊,借“五十而知天命一语”,推之大夫命于诸侯,诸侯命于天子,天

  • 洪文惠年谱

    一卷。清钱大昕(见《廿二史考异》)撰。该谱记宋代洪适事迹。适字景伯,饶州鄱阳人,皓之子,卒谥文惠。以词科起家,累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兼枢密使,为一时名臣,卒谥文惠,著有《盘洲文集》等书。此谱端末颇具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