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春秋集义

春秋集义

五十卷,纲领三卷。李明复(生卒不详)撰。李明复一名俞,字伯勇,合阳人。李明复生平不可考,知为宋宁宗嘉定间太学生。李明复认为:知孔子者惟孟轲,知孟轲者惟周敦颐。而周敦颐《春秋》之学,二程得其真传,程颐曾作《春秋传》而程颢则间有及之。张载通过与二程研究而明之,刘绚、谢湜则是见而发明之,范祖禹等人是见而知之,至于胡安国则又是闻而发明之,而李侗诸人则又是闻而知之。虽然以上诸人派别有所不同,但其本源则一。其观点稍有异同,但于尊王贱霸,内中,国外夷狄,即事明纲领以著人君之用的大节上则完全相同。因而他辑录了周敦颐、二程、范祖禹、谢良佐、杨时、侯仲良、尹洙、刘绚、谢湜、胡安国、吕祖谦、胡宏、李侗、朱熹、张栻十六家“或著书以明《春秋》,或讲明他经而及《春秋》,或其说之有合于《春秋》者,皆广搜博访,始乃定其后先,审其精粗。”虽云兼采十六家,然用谢湜之说尤多。其《纲领》三卷,是关于《春秋》宗旨的总论。此书实属宋代诸儒解《春秋》之总汇,较吕本中《春秋集解》更为繁富。此书最早的刻本是宋代巴川王梦应所刻。今本《集义》部分采自无锡邹仪《蕉录草堂藏本》,而《纲领》部分则录自《永乐大典》。现存有元刻本。

五十八卷。附《春秋纲领》一卷,《春秋图说便考》二卷。清吴凤来撰。凤来字九成,浦江(今浙江浦江)人,清代《春秋》学者,乾隆庚辰(1760)进士,官至广西象州知州。该书务通经旨,不废传也不尽从传,以《春秋》经传互相论证,并博采古今儒者的解说进行贯通,而以清康熙三十八年(1699)敕撰《钦定春秋传说汇纂》及傅恒等人撰《御纂春秋直解》的经义为本,详加发挥引申,兼录各家评点,以便于初学。卷末附《春秋纲领》一卷,对《春秋》经旨进行提经挈领的概括。又附《春秋图说便考》二卷,主要著录诸候的受姓封爵,考证列国疆域,标列清代省府州县。最后附以陈厚耀《春秋世族谱》,以备考订。该书卷帙较多,引据广博,有一定的参考价值。《春秋集义》有清乾隆五十四年(1789)小草庐刻本。

十二卷。清方宗诚(详见《读易笔记》)撰。作者认为孔子作《春秋》以明先王的大义,而使乱臣贼子有所惧,故凡是君臣、父子、夫妇、昆弟、朋友交际之事,虽小必书,以说明动乱自微而著。《春秋集义》据“经世”“道名分”之义、据“事直书”“属辞比事”之法,考究《左传》以下数十家之说,以探求《春秋》的大义。书中对近世桐城方苞、静海毛士之论所取较多,对前人所谓“孔子素王”、“黜周王鲁”之说摈斥尤力。该书有光绪八年(1882)刊本,收入《柏堂经说》,有《柏堂遗书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冀县志

    二十卷。民国王树楠修。详见《河北通志稿》。冀县志自乾隆十二年重修以来,百余年间未再修。民国十二年(1923)邑人竭请王树楠纂修志书,遂于京师畿辅先贤祠设立志局,四年而书成,然至民国十八年(1929)才

  • 旌异记

    十五卷。隋侯白(生卒年不详)撰。侯白字君素,魏郡(今河北临漳西南)人。好学有捷才,性滑稽,好为俳谐杂说。开皇中,举秀才,为儒林郎,文帝令于秘书修国史,后给五品食,月余而卒。作品除《旌异记》,还有笑话集

  • 孝经集注

    ① 一卷。清陆遇霖编纂。陆遇霖,江苏丹徒(今江苏丹徒)人。曾为归德郡丞。是书开头有陆遇霖自序及凡例,后有门人张伯行跋。首载孔子、曾子论孝及历代表章,大旨认为《孝经大全》、《孝经笺注》、《孝经易知》等书

  • 阜阳县志

    二十四卷,首一卷。清刘虎文、周天爵修,李复庆等纂。刘虎文,武清(今天津市武清县)人,举人,前石埭知县,后知阜阳县事。周天爵,山东东阿人,进士,官至漕运总督。李复庆,四川蓬溪人,拔贡,前旌德知县,道光五

  • 汇抄三馆字例

    六卷。此编为前清宣统朝国史、方略、会典三馆合纂官书,汇集国史馆《正字考》、方略馆《字例》,会典馆《字例》和《字体画一例》等书抄录而成。卷首有例言三则:一、国史馆《正字考》,本馆初校书时所据之本也;二、

  • 先泽残存

    八种,九卷;续编八种,八卷。民国王元增辑。王元增,江苏嘉定人。是书汇集己刊印流传之其先人遗著而成,分正续两编。正编收清王鸣盛二种、王汝翼一种、王之翰二种、王嗣祥、王文思、王其康各一种。续编收清王焜一种

  • 四六金针

    一卷。清陈维崧(1625-1682)撰。其生平见《陈检讨四六》条。此书载《学海类编》中,取元陈绎曾《文说》中所论四六之法。割剥成编,颇为浅陋,必非陈维崧之笔。殆以陈维崧工于四六,故假借其名。犹《木天禁

  • 海丰县志

    十卷首一卷。清于卜熊修,史本纂。于卜熊,江南金坛(今江苏金坛县)人,举人,乾隆十一年(1746)任知县。于卜熊莅任,以《海丰县志》康熙十一年(1672)、二十五年(1686)屡经修辑,又已六十年,字迹

  • 古文旧书考

    四卷。岛田翰撰。岛田翰,明治十二年(1876)生于东京,字彦桢,天资聪明,勤于读书治学,尤其长于考证校勘学,但是一生却怀才不遇。《古文旧书考》充分显示了作者的才华,为后人所称赞。前面的序可谓是作者的自

  • 茗香堂史论

    四卷,清彭孙贻撰。彭孙贻字仲谋,一字羿仁,海盐(今属江苏省)人。明末贡生,入清后决意不出仕,学问宏深奥衍,对天文历算尤为精通。他的诗作为王士祯所赏识,七言律诗仿效陆游,著有《茗斋集》、《五言妙境》、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