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汉书

汉书

一百二十卷。东汉班固撰。班固(公元32-92年),字孟坚,扶风安陵(今陕西咸阳东)人。东汉史学家和文学家。班固是奉汉明帝诏命,继续他父亲班彪之业修成《汉书》的。《汉书》并非班固一人所作。他的父亲班彪是有名的史学家,曾撰写《史记后传》六十五篇。班彪死后,班固看到父亲写的史书,认为不够详备,于是潜精积思着手编史,以完成其父未竟之业。但被告私改国史而下狱。其弟班超上书力辩获释,明帝任命他为兰台令史,继续著史。历经二十多年辛勤劳动,基本上完成《汉书》。后来,他因参加了政治活动牵连下狱,六十一岁死于狱中。所撰《汉书》的八表和《天文志》部分未完成,由他的妹妹班昭和马续完成。班固还擅长辞赋、骈文,后人辑有《班兰台集》。《汉书》分四部分,即十二纪、八表、十志、七十列传。共一百篇。列传最重要,记叙了西汉二百二十九年的历史,上起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元年,下迄公元24年刘玄更始二年,为整个西汉一代史事,共八十万字。初为一百卷,后人将其中篇幅过长的篇卷,分成上下卷或上中下卷,这样就成为现在的一百二十卷的《汉书》了。班固写《汉书》的材料来源,一部分关于汉武帝以前的史事,基本上抄自《史记》;一部分是来自班彪的《史记后传》六十五篇。刘知几在《史通·今古正史》中说“于是采其旧事,旁观异闻,作《后传》六十五篇,其子固,以父所撰未尽一家,乃起于高皇,终于王莽,为《汉书》百篇。”由此可见有一部分是班固在兰台自己搜集的。《汉书》开创了断代史体例。这断代史体例,虽然是剖断历史前后联系,却保存和整理了大量史料“包举一代”。《汉书》虽然沿袭了《史记》本纪、列传的记事方式,却也有增改。《汉书》把《史记》的“书”改称“志”,记述典章制度;废弃了“世家”并入“列传”,增补了汉武帝以后的历史。《史记》述三千年史事,五十二万字,《汉书》述二百二十九年史事,八十万字,写得详细。特别是“十志”比《史记》的“八书”记事丰富。对于经济、政治、思想和文化的记载更细。《汉书》对历史人物运用文艺手法,深入刻画,使这些历史人物栩栩如生。如《朱买臣传》、《苏武传》,后世对其评价很高。《汉书》的缺点是比较保守,极力维护当时统治者的利益,掩盖社会矛盾。这与《史记》比较相差甚远。《汉书》的十志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。《艺文志》是中国目录学最早的专著。这是班固善于继承发展的一方面。《汉书》用古字骈文,比较难读,所以为它作注的有二、三十家,唐代颜师古的注本最为通行。清朝王先谦的《汉书补注》博采众说,最为详尽。清钱大昭的《汉书辨疑》、近人杨树达的《汉书窥管》,今人陈直的《汉书新证》,吴恂的《汉书注商》,也都有一定影响。中华书局的校点本《汉书》用颜师古注,是现今最为流行的版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西湖扇

    清丁耀亢(详见《表忠记》)撰。此剧演武林中人顾史与女子宋湘仙姻缘始末之事,宋湘仙游湖将扇丢失,顾史得此扇,与所眷***宋娟娟共和诗。适值后金南侵,宋湘仙、宋娟娟皆被金兵掳走,宋湘仙旋出家为尼,宋娟娟配正

  • 女孝经

    一卷。唐郑氏(生卒年不详)撰。郑氏为朝散郎侯莫陈邈(侯莫陈三字为复姓)之妻。前载进书表,称侄女策为永王妃,因作此以戒。《唐书·艺文志》不载,《宋史·艺文志》始载之,《宣和画谱》载,孟昶时有石恪画《女孝

  • 小学庵遗书

    四卷。清钱馥(?-1796)撰。钱馥,号幔亭,自号绿窗,浙江海宁人。他少岁穷经,终生不仕,深谙音韵之学,在当时颇有名气。主张小学在汉十家学及宋立教、明伦基础上,必兼汉儒、宋儒之说,小学之义始备。所见于

  • 柏庭琐言

    不分卷。清张在辛(生卒年不详)撰,在辛字柏庭。本书分篆印心法、隶法琐言,写照琐言、撰杖琐言、解画琐言,烬余志略,修觞琐言、画石琐言,夕阳回光十部分,版本有清乾隆十三年(1748)单行本,《清史稿艺文志

  • 吴越游稿

    一卷。明沈明臣(1518-?)、沈一贯(1513-1615)、余寅(1519-1595)唱和诗集。沈明臣,字嘉则。鄞县(浙江宁波)人。沈一贯,字肩吾,号龙江。鄞县(浙江宁波)人。隆庆二年(1568)进

  • 音谱

    一卷。刘宋李概撰,清任大椿等辑。李概字季节,生平不详,著《修续音韵决疑》十四卷、《音谱》四卷,俱见《隋书经籍志》。陆法言《切韵序》所称李季节《音谱》,即此书。其书久佚,任大椿辑其见于《广韵》者凡十四条

  • 说畴

    一卷。明乔中和(详见《易畴》)撰。本书解说《洪范》,分《正误》、《释次》、《广形》、《辨是》、《卜繇》几篇。在《正误》篇中,于“五日历数”之下,附以“曰王省惟岁”以下八十七字;在“于汝锡极汝保极”之下

  • 定海厅志

    三十卷,首一卷。清史致驯修,陈重威、黄以周纂。史致驯,光绪初年知厅事。陈重威,武进人。黄以周字元同,举人,大挑二等。定海,为古翁山地,今称舟山,昔日为海疆要区。于宋明为昌国,清康熙二十七年(1688)

  • 春秋左传评注测义

    七十卷。明凌稚隆撰。稚隆字以栋,号磊泉,乌程(今浙江吴兴)人,万历贡生。该书以杜预《春秋经传集解》为主,采摘诸家之说,对杜注《左传》有所辨正。为便于检阅,又将姓氏、世次、地名、谥号列于卷首。今有北京大

  • 敝帚集

    ① 二卷。明陈益(?-1454)撰。陈益,字启行,自号行素,高安(今江西高安县)人。明永乐间,以五经教授课徒于乡里,无功名仕途经历。学者称行素先生。著有《敝帚集》。此集系弘治十二年(1499)由其子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