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汉书西域传补注

汉书西域传补注

二卷。清徐松(1771-1838)撰。徐松字星伯,顺天大兴人,嘉庆十年进士,授翰林院编修,官至陕西榆林府知府,道光十八年(1838)卒,时年六十八岁。他博览群书,遍游天山南北两路,记山水曲折,作《西域水道记》五卷,《新疆志略》十卷,后又作《汉书西域传补注》二卷,此书是他亲身经历目睹的,如记载的“葱岭”下补注说,“今伊犁西南境善塔斯岭即葱岭之一山,山上悉生野葱。”又如“域郭田畜与匈奴乌孙异俗”下注云:“今天山南回部皆有城郭田畜,同汉时西域国,天山北蒙古部落事游牧,同汉时匈奴乌孙俗。”又有“封牛”下注云:“今有此牛,形小,膊上有黧”。“大宛马汗血”下注云:“今伊黧马之强健者,前膊及脊往往有小疮出血,名曰伤气,必在前肩膊者,以用力多也。”由此可见是徐松亲眼所见的。特别记载注释地形,更精析。如说“天山在焉耆之北,乌孙都北山之南。”“葱岭南北河于阿克苏南合为一水。”能发前人所未发。又引《隋书》勘校,如“汉之北道,隋之中道,今谓之南道”之类,读后使人颇觉快意。近有王先谦撰《汉书补注》,几乎完全采录徐松的《补注》,可见徐松的《汉书西域传补注》的价值。有清道光九年(1829)张琦刻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普陀山志

    二十卷。清许琰撰。许琰字瑶洲,福建同安人。赐进士出身。曾任壬子科顺天乡试同考官。普陀山,又名补陀、补陀罗迦山。后者为梵名也。其山在浙江定海县之东。距县百余里,孤峙海中。蜿蜒绵亘,纵横各十余里。梵书补陀

  • 蕙风丛书

    七种,三十八卷。清末民国初况周颐(1859-1926)撰。况周颐字夔笙,号蕙风,原名周仪,广西临桂(今属广西壮族自治区)人。光绪优贡生,曾任内阁中书。善填词,尤精词论,与王鹏运、朱孝臧、郑叔问合称“清

  • 康南海文钞

    四卷。清康有为(1858-1927)撰。康有为原名祖诒,字长素,晚号更生。广东南海(今属广东省)人。光绪二十一年(1895)进士。官至工部主事。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,后为保皇会首领。重视“经世致用”学说

  • 春秋经朔表

    四卷。清薛约撰。薛约,暨阳(今江苏江阴)人。该书主要考订春秋朔日,加以列表。有清道光年间刊本。

  • 吴襄惠公集

    三种,八卷。明吴文华(详见《粤西疏稿》)撰。该书收《留都疏稿》一卷、《粤西疏稿》三卷、《济美堂集》四卷。前两种均为其任兵部尚书及巡抚广西时所上奏诸疏,《四库全书总目》列入史部存目。《济美堂集》为其文集

  • 王氏书苑

    十卷。明王世贞编(生平见《弇山堂别集》)。王世贞整理古书家言多至八十余卷。其抚郧阳时,曾选择其中十数种刻版,版藏于襄阳郡书斋中,因遇洪水而漂失。于是王世贞又以刻本五种给其弟王元贞,翻刻于金陵,题曰《王

  • 尚书直指

    六卷。不著撰者姓名。据清朱彝尊《经义考》,认为是明初徐善述所撰,由宦官钱能从宫中携出稿本刻版印行。善述生卒年不详。字好古,谥文肃。台州天台(今属浙江省)人。明洪武中首贡入太学,授桂阳州学正。永乐初擢春

  • 晋五胡指掌

    三卷。明张大龄撰。张大龄,字立羽,明代四川眉(今四川眉县)人,生于隆庆(1567-1572)、万历(1573-1620)年间。此书主要论述与晋代并立的五个少数民族即匈奴鲜卑、羯、氐、羌的发展、风俗、民

  • 永昌二芳记

    三卷。明张志淳撰。张志淳,自号南园野人,祖籍云南,后移居江宁(今江苏南京市)。宪宗成化年间进士,官至户部侍郎,因参与刘瑾图谋不轨之党,被罢官。著作除《永昌二芳记》外,还有《南园漫录》。《永昌二芳记》,

  • 重言

    二曰:人主之言,不可不慎。高宗,天子也,即位谅闇,三年不言。卿大夫恐惧,患之。高宗乃言曰:“以余一人正四方,余唯恐言之不类也,兹故不言。”古之天子,其重言如此,故言无遗者。成王与唐叔虞燕居,援梧叶以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