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江夏县志

江夏县志

①四卷,清马仲骏纂修。马仲骏,字澹庵,河南宜阳人,举人,官江夏知县。江夏县志,明万历以前无可考。万历十九年(1591)知县颜文选延邑人郭正域始修,其志不传。清康熙十二年(1673),命直省各修通志,省檄各郡县,马仲骏乃集邑中绅缙,广征博采,遂成新志。康熙二十二年(1683)抄本,分为:卷一星野、方域、沿革、山川、胜迹、城池、津梁、公署、学校、坛庙、寺观、灾祥,卷二侯王、秩官、名宦、选举、岁贡,卷三先贤、孝义、潜德、列女、倦释,卷四田赋、户口、水利、艺文。此志名宦选举等类无改易处,先贤孝义等类,以墨笔钩弋改易,间用朱笔。潜德一门,改易多为涂抹数句或一二行,其改易处,芟其末节,去浮词芜杂、不典之事、散漫无稽之语,删削殆尽,间有增益。此志卷端无序跋凡例,无修志姓氏秩官,但知县至马仲骏止,知是其所修,马仲骏无到任年月可考。志中选举,载至康熙十一年(1672)止。田赋户口,多至顺治末,灾祥至康熙十一年止。此志承万历志之后,未知是否依据旧志类目纂成书,抑或搜采近闻,重新创作。② 二十二卷,清潘宷鼎修,刘宗贤纂。潘宷鼎字宝天,号对汉,江南溧阳人,进士,官江夏知县。江夏县志自马仲骏修纂后,康熙二十二年(1683)知县刘朝英延教谕张希良续纂。此后四十余年,礼乐兵刑,制多改易,税粮户口,时有变迁。潘寀鼎莅任四年,延邑人刘宗贤等分任纂修。历数月而新志成。康熙六十一年(1722)刻印。据此志凡例称:旧志系以万历郭志、康熙张志为依据,其山川、疆域、土俗、民风、赋役、征徭、古迹、艺文各从其类,仍遵旧志。秩官志,旧志只载县令以下,此志以江夏为附省首邑,建置志中一切县署具备,秩官志中上官名氏,自督抚以下皆详载。此则非通例,为邑志之创建。人物志,分勋德、孝义、文章、隐逸四目,各从其类采纳,间有文行并称著,必连类及之。叙先世则不详陈事实,因有本传,述后世则不言科第,因有选举类。③ 十五卷,首一卷。清陈元京修,汪知松、陈正烈纂。陈元京,直隶易州(今河北易州)人,举人,官江夏知县,旋去职,乾隆五十七年(1792)复任。汪知松,本县人,乾隆二十六年(1761)进士,官吏部主事。陈正烈,乾隆十八年(1753)举人,升任同知。江夏县志自康熙六十一年(1796)县令藩宷鼎修后,六十余年未曾重修。陈元京莅任三年,延汪知松等人纂辑成书。乾隆五十八年(1793)刻印。分纲分目,与潘宷鼎所修大致相同。改兵防为兵制,分人物、勋德、孝义等项,为忠臣、孝子、列女、文苑、行业、流寓、隐逸、方伎,其封藩仍沿旧志,艺文类多至三卷,有关政治、沿革、山川、名胜,固应罗列,无关于国计民生,也借方采访,登载不遗,未免冗滥。此志承潘志之后,其因革增损虽体例未能尽备,但六十余年中的典章文物,也借以存梗概。④ 八卷,首一卷。清于庭桢修,彭崧毓纂。于庭桢,江苏无锡人,副榜,官江夏知县。彭崧毓,本县人,道光十五年(1835)进士,官云南迤西道。江夏附省治,咸丰中城陷再三,图书散失,典籍无存。同治初年,县令恩荣求得乾隆陈志残本,延邑人彭久余任编辑,未及成书恩荣去职,彭久余也离去,继任知县朱荣椿延彭崧毓纂修。以旧志芜杂,不可据为典要,但干戈甫息,文献无征,幸有旧志为底本,搜罗较易。朱荣椿旋也离任,于庭桢继知县事,书乃告成。同治八年(1869)刻印。综观全书,纲举目张,条例秩然不紊,其中删旧志星野、封建二门,艺文只载邑人著述,又附金石搜采,乃前志所未有。自郭志之后,清代邑乘,当推此志为名著。此书尚有光绪七年(1881)增补重印本和民国七年(1918)铅印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东厓遗集

    二卷。明王襞(1511-1587)撰。王襞,字宗顺,自号天南逸叟,江苏泰州人,学者称东厓先生。是集为其门人林讷所辑。上卷为像赞、墓图、年谱、语录及同时赠答杂文,下卷为所作诗、赋、附载行状、铭志、祭文、

  • 复堂词话

    一卷。清谭献(1832-1901)撰。谭献原名廷献,字仲修,号复堂,仁和(今浙江杭州)人。同治六年(1867)举人。屡应礼部试不第。曾入福建学使徐树藩幕。历任秀水县学教谕及安徽歙县、全椒、合肥、宿松知

  • 周易阐象

    五卷。清蔡首乾撰。首乾字逊含,福建漳浦人,乾隆诸生。其伯祖鼎曾著有《易蔡》,祖父惕园亦通易理,家学深厚。此书以阐象为主,方法有正对,有反对,有上下互,有总互,有移置上下等。于每卦卦画之下必注书上互某卦

  • 水浒记传奇

    二卷。明许自昌(1578-1623)撰。其生平详见《灵犀珮传奇》(辞目)。此记撰于明万历庚戌以后,故明吕天成《曲品》不及著录,清高奕《传奇品》,黄文旸《曲海目》等均题为自昌撰。此记两卷,三十二出,演梁

  • 东郭记传奇

    二卷。明孙仁孺(约1612年前后在世)撰。孙仁儒号峨嵋子,亦称白雪楼主,四川人,生平事迹均不详。清无名氏《传奇汇考》著录为无名氏作。万历本封页题峨嵋子评点,卷首序文署款云“峨嵋子书于白雪楼”,末有方印

  • 昆山郡志

    六卷。元孛罗帖木尔修,杨潓纂。孛罗帖木尔,字存中,号一斋,唐兀人。至正元年(1341),以奉议大夫为昆山监州,有善政。杨潓,字履祥,号东溪老人,本籍浦城,徙居于太仓,为昆山州学训导。著有《帝王图辨》、

  • 超然诗集

    八卷。清张远(约1692年前后在世)撰。张远,字超然,号无闷道人,侯官(今福建福州)人,生卒年均不详。幼孤,从母陈氏学习诗书,及至青壮年,学贯经书史集,下笔有奇气,为避耿精忠乱侨居常熟。曾挟策游四方,

  • 世祖章皇帝圣训

    六卷。康熙二十六年(1687)圣祖仁皇帝恭编,乾隆四年(1739)乾隆皇帝为此书写了序言刊布。全书共有一百一十三则,分为三十二门,主要记述了清世祖章皇帝福临,幼龄践祚,定鼎北京,统一全国的事迹,对顺治

  • 石林居士建康集

    八卷。宋叶梦得(1077-1148)撰。叶梦得,字少蕴,号石林居士,苏州吴县(今江苏苏州市)人。绍圣四年(1079)进士,调丹徒尉。徽宗时,累迁翰林学士。高宗驻跸扬州,除户部尚书。绍兴初(1131),

  • 昭德新编

    三卷。北宋晁迥(951-1034)撰。晁迥字明远,澶州清丰(今属河南)人,自其父始徙居彭门(今四川彭县北)。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(980)进士,累迁太常丞。真宗即位,擢右正言、直史馆、知制诰,后为翰林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