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防纪略
四卷。清孙鼎臣撰。孙鼎臣,字子余,号芝房,湖南善化(今长沙)人。道光进士,选庶吉士,授编修。道光二十九年(1859)充贵州乡试正考官。咸丰二年(1852)擢侍读,充日讲起居注官。著有《苍莨文集》。著述涉及政教治乱所由以及盐漕钱币河渠诸事。其言明达,议论深刻。工诗古文。《河防纪略》苍莨集本。此书探源竟委,简而有要。纲罗散失,考订精确。然嘉庆道光以来,沿河之事未有专书记载,此书出则足以补其阙。
四卷。清孙鼎臣撰。孙鼎臣,字子余,号芝房,湖南善化(今长沙)人。道光进士,选庶吉士,授编修。道光二十九年(1859)充贵州乡试正考官。咸丰二年(1852)擢侍读,充日讲起居注官。著有《苍莨文集》。著述涉及政教治乱所由以及盐漕钱币河渠诸事。其言明达,议论深刻。工诗古文。《河防纪略》苍莨集本。此书探源竟委,简而有要。纲罗散失,考订精确。然嘉庆道光以来,沿河之事未有专书记载,此书出则足以补其阙。
十二册。清陶澍等主编。陶澍(1779-1839),字子霖,号云汀。湖南安化人。嘉庆进士。历官监察御史、按察使。道光三年(1833)授安徽巡抚。五年,因洪泽湖决口,漕运阻浅,特调任江苏巡抚,亲自至上海主
一卷。明张献翼(?-1601)撰。张献翼,字幼于,一名米文,长洲(今江苏苏州)人。张凤翼之弟。嘉靖中为国子监生,与其兄凤翼,燕翼并有格,人称“三张”。著有《读易纪闻》等。是集乃其自录早岁所作,于《文起
四卷。清吴衡照(生卒年未详)撰。吴衡照字夏治,号子律,浙江海宁人。嘉庆进士,官金华教授。本书为论词之作,或评词家之得失,或详版本之源流,或考词人之事实,或论词律之精粗,或论词中之方言,或摘词中之美句。
见《异林》。
十卷。不题撰人,成书于明代。公案小说,讲述北宋清官包拯的断案故事。包拯曾任龙图阁直学士,人称包龙图,故此书题《龙图公案》,又俗称《包公案》。考书中故事,除卷五《割牛舌》一则见于《宋史》、可证为包拯断案
一卷。清罗振玉撰。罗氏摘取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、《文选》、《初学记》和倭刻原本《玉篇》等书中的有关内容,来校对现存的版本,从而修正了今本许多错误,并且还考证传笺之例,对文字详加解释,对于诗经的研究颇有功
八卷。清应是(约1684年前后在世)撰。应是,字敬非,号敬斋。江西宜黄人,生卒年均不详。康熙八年(公元1669)举人,绝意仕进,专心文业,雍正初年举贤良方正,以老病为借口辞而不赴。著有《读孝经》。本集
一卷。清牟应震撰。此书杂论古韵不局限于《毛诗》,盖因治《毛诗》而兼及其他。以为古时已有韵书,以《诗》证之,十五国之地,东西三千里,南北二千里,上自《商颂》,下至《陈》风等,千数百年之久,而用韵没有多大
十卷。清汪绂(1692-1759)撰。汪绂原名烜,字灿人,别号双池。安徽婺源(今属江西)人。汪氏自幼十分聪颖,勤奋好学。对星历、地志、乐律、兵制、医卜诸学均有研究。约五十岁后得补邑痒生。著有《药性》、
三十卷。明顾懋樊(详见《桂林点易丹》)撰。该书朱彝尊《经义考》有著录,注云“未见”。阐释《春秋》以胡安国《春秋传》为宗,参考《左传》、《公羊传》及《穀梁传》三家说,并偶尔采录其他诸儒的观点。该书原为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