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泽存堂五种

泽存堂五种

五十卷。清张士俊编。张士俊,生卒年不详,号半桥居士,吴郡(今江苏吴县)人。生性喜好收藏典籍,并造泽存堂专供藏书之用。康熙三十八年(1699年),受教于清代文学家,浙西派的创始人朱彝尊之门。朱彝尊志欲汇辑前贤有关音韵、文字学方面的书籍,刊刻行世,以利后学。士俊承秉师志,访得毛晋汲古阁所藏宋刊本《玉篇》、《广韵》等书详加校正,据宋本影印刊刻,于康熙四十四年(1705年)成书。书成之日,恰逢康熙帝南行,士俊将此书献上,以获皇上的奖赏。四方学者,传为善本。此后朱彝尊又以《群经音辨》、《字鉴》、《佩觽》等书,嘱咐士俊校勘刊刻,大概用了七年的时间才刊刻就。与前之《玉篇》、《广韵》汇刊为《泽存堂五种》。每书后均有题识,详细记载了刊刻的原因及经过。从各书题识可知张士俊刊刻此书时十分谨慎认真。《群经音辨》为宋贾昌朝撰。此书汇集群经之训各异者,以类相从,分为五门,详细辨析。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称:“书中沿袭旧文”,诚不免有“疏于考证”之处,“然释文散见各经,颇难检核,昌朝会集其音义、丝牵绳贯、同异粲然,卑学者易于寻省,不为无益。”宋郭忠恕所撰《佩觽》上卷阐述他对文字变迁的看法,附带说明编书的意旨;中下两卷,把形体、声音相似,容易混淆的字,按平上去入四声分为十部,一对对地排在一起,注明它们音义的不同。总的来说,这部字书,对于辨别一般形音义相近的字有一定的作用。元李文仲撰《字鉴》是一部根据《说文解字》来“辨正点画、刊除俗谬”,纠举历来使用文字的错误的字书。《泽存堂五种》目录:宋贾昌朝《群经音辨》七卷,梁顾野王《玉篇》三十卷,宋陈彭年《重修广韵》五卷,宋郭宗恕《佩觿》三卷,元李文仲编《字鉴》五卷。有清康熙年间刻本行世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老子章义

    二卷。清姚鼐(详见《九经说》)撰。《老子》一书,传世已久,难断真伪,诸家著注本虽多,但却各执一端。姚鼐认为河上公注释的《老子》所分章数,甚是不妥。因而根据自己主观所想而作《老子章义》。此书篇章字数不定

  • 杼山集

    十卷。唐皎然(约760前后在世)撰。皎然,字清昼,人称昼公、昼上人,湖州(今浙江吴兴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本姓谢,南朝诗人谢灵运十世孙。与灵彻、陆羽同居妙喜寺。颜真卿尝于郡斋集文士撰《韵海镜源》,皎然亦与

  • 墙东杂著

    一卷。清王汝骧(约1692年前后在世)撰。汝骧,字云衢。江苏金坛人。由贡生官通江知县。此编乃所作古文,全集文共二十一篇。前六篇皆经说,后十五篇皆史评。此书《四库全书总目》收入存目介绍。

  • 禹贡易解

    不分卷。清郑大邦撰。郑大邦字水仙,江西玉山人,清中叶以后人,生卒年不详。本书为郑大邦教授乡里时所著,为使学童容易理解,对于山水地名,均一概简略地注曰:“今某省某府”。但本书作于嘉庆二十二年,重校于道光

  • 西藏见闻录

    二卷,清萧腾麟纂。萧腾麟,字十洲,又字绣夫,江西峡江县人。康熙五十三年(1714)武举,五十七年(1718)会魁,选侍卫,雍正间授河南都司、晋州等镇保宁游击,乾隆二年(1737)驻镇察木多,督理西藏粮

  • 外国传

    五卷。宋代释昙景(生卒年不详)撰。昙景,亦作县勇,又称昙无竭。所作《外国传》一书,自述游西域事。昙无竭于宋永初元年招集沙门僧猛、昙朗等二十五人,发迹远行,经龟兹、达高昌,过葱岭度雪山,到达罽宾月氏,于

  • 乐圃余稿

    十卷。《附录》一卷。宋朱长文(1041-1100)撰。朱长文,字伯原,苏州吴(今江苏吴县)人。未冠,举进士,因足有疾不肯入仕。筑室“乐圃坊”,著书阅古。元祐中(1089左右),起教授于乡,召为太学博士

  • 大学古本说

    一卷。中庸章段一卷。中庸余论一卷。读论语札记二卷。读孟子札记二卷。清李光地(1642-1718)撰。李光地字晋卿,号厚庵,清代理学家,福建安溪人。康熙九年(1670)进士。官至吏部尚书、内阁大学士。学

  • 琴史

    六卷。宋朱长文(生平详见《吴郡图经续记》)撰。此书专述琴典。前五卷记自古以来通琴理者共一百四十六人,附见者九人。上述每人各举其主要事迹。第五卷又分十一篇,一为“莹律”,二为“释弦”,三为“明度”,四为

  • 方等三昧行法

    一卷。隋代释智撰。智生平事迹详见《维摩诘所说经文疏》辞条。《方等三昧行法》一书,卷首序称唐代已佚,宋代来华的日本僧人寂照齐有述。据此可知,智此作“有依堂别行二众,依堂之僧,一日之间,六时行道,四时坐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