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画山水赋

画山水赋

一卷。后附《笔法记》一卷。旧本题唐荆浩(生卒年不详)撰。荆浩,字浩然,因隐于大行山之洪谷,故号洪谷子,河南沁水(今属山西)人。亦有人认为荆浩为五代之后梁人。荆浩博通经史,善属文,书法宗柳公权,工画佛像,尤妙画山水,著《山水诀》一卷。元汤垕《画鉴》称荆浩之山水画为唐末之冠,其《山水诀》为范宽辈之祖,故此书之本名当为《山水诀》。自汉至唐末,赋体文数变,是书中虽用骈词,然其中或有韵或无韵,仍如散体。至于其后之“笔法记”一卷,说法不一:《王氏画苑》载之曰“画山水录”,《唐书·艺文志》则称曰“笔法记”一卷,陈振孙之《直斋书录解题》则作“山水受笔法一卷”,盖陈氏所记为其本名,唐志所载为其简称,《王氏画苑》所注为后人改名。《画山水赋》一卷总结山水画之旨要:“凡画山水,意在笔先。丈山、尺树、寸马、豆人,此其格也。”以精到的笔法概括出山水画的基本布局:远山无坡、远水无波、远人无目、远树无枝等等,对山水之画颇具启发。《笔法记》一卷称其隐居且躬耕太行洪谷之时,于山谷石岩间遇一叟,得其讲授笔法“六要:一曰气,二曰韵,三曰思,四曰景,五曰笔,六曰墨”。其中亦品评古今善画名家,尤推重王右丞等,对于名画家吴道子,则以为“笔胜于象……亦恨无墨”。以上二书之语虽显拙涩,中间忽作雅词、忽参鄙语,似为稍知字义而不知文格之艺术家所依托为之,非本书原有,但其论亦颇具可采者,对后世作山水画仍具很重要的指导作用。是书有明刊本、《画苑》本、《四库全书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宁藩书目

    一卷。明朱权编。朱权(1378-1448),自号癯仙、涵虚子、丹丘先生、大明奇士等,明太祖第十六子。初封于大宁,世称宁献王。燕王起兵,朱权以兵相助。成祖即位,改封南昌。成祖削夺王权后,朱权筑精庐一宇,

  • 代言录

    一卷。明杨士奇撰。杨士奇(1365-1444),明江西泰和人。名寓,号东里,以字行。早孤力学,授徒自给。建文(1399-1402)初,召入翰林院充编纂官,修《太祖实录》,寻试吏部第一。永乐(1403-

  • 余冬序录

    一名《燕泉何先生余冬序录》,六十五卷。明何孟春(详见《文简疏议》条)撰。此书体例近似王充的《论衡》。共六十五卷,分内、外二篇,内篇二十五卷,一至五卷多论君道,六至二十五卷多论古今人品。外篇三十五卷及又

  • 北郊配位议

    一卷。清毛奇龄(见《仲氏易》)撰。康熙二十四年(1685年),太常寺卿徐元珙上奏说,当时流行的祀典,已将北郊改为北向,而太祖努尔哈赤、太宗皇太极、世祖顺治之祖的配位,仍然首东次西,与南郊相同,有改向之

  • 今有堂诗集

    六卷。清程梦星(1679-1755)撰。程梦星,字午桥,号香溪。江都(今江苏江都)人。康熙五十一年(1712)进士,官翰林院编修。家有篠园,园中有水竹美景,常与宾客吟咏其中,年七十七卒。本编分六集:《

  • 平定耿逆纪

    一卷。清李之芳(1622-1694)撰。李之芳字,园,山东武定(今山东惠民县)人。顺治年间进士,官至浙江总督,吏部尚书,文华殿大学士。著有《棘听集》,《文襄奏疏》。《平定耿逆记》中载康熙十二年(167

  • 十三娘笑掷神奸首

    一卷。清叶承宗(详见《孔方兄》)撰。本杂剧共二折,其情节采自宋孙光宪的小说笔记《北梦琐言》中的一则故事,写侠女荆十三娘诛奸之事。李三十九郎有爱妓,被妓之父母夺与诸葛殷,荆十三娘知之,夺回归李。本剧前标

  • 中州道学编

    二卷,清耿介(1618-1688)撰;《补编》一卷,清施奕簪撰。耿介字介石,号逸庵,登封(今属河南)人。顺治九年(1652)进士,官至詹事府少詹事,曾师事孙奇逢,后复兴并主讲嵩阳书院,学术上兼合程朱理

  • 续修江陵县志

    六十五卷,首一卷,清蒯正昌等修,胡九皋、刘长谦、黄诗笙撰。胡九皋,字鹤樵,湖北荆门州人,监生。刘长谦,字吉人,本县人,同治十二年(1873)举人,官国子监学正。黄诗笙,本县人,同治六年(1867)举人

  • 万青阁全集

    八卷。赵吉士(1628-1706)撰。赵吉士,字天羽,号恒天、寄园。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顺治八年(1651)举人。康熙七年(1668)任山西交城知县。后以功擢户部主事。吉士善诗文,常招聚一时名俊游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