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礼记客难

礼记客难

四卷。清龚元玠(详见《畏斋周易客难》条)撰。元玠有《周礼客难》,已著录。《礼记客难》有《自序》云,“今专就四十九篇言之,《庸》、《学》已列入四子,《乐记》、《学记》亦皆有醇无疵;余四十五篇,程子疑《闲居》、《燕居》三无五起之说,亦为有见。此外有托为圣人之言者(如“武王已崩,抗世子法于伯禽”,及“郊禘非礼周公其衰”之类),有显与周制背者(《王制》、《月令》),有字讹事讹,未经别白者(《曾子问》,讹孝公为昭公;《效特牲》,讹裘为衮;《缁衣》,讹祭公为叶公),四十篇中,历历可指。学者诚能从事于礼治、躬乐、治心之言,更恭绎圣训,摘出‘执虚’如‘执盈’,‘入虚如有人’之言,以从事于主敬之学,而功无间断,则虽无周孔所制所定之原本,而二圣人已心许之,将自不愧为圣人之徒”等等。末题“乾隆癸已四月戊申南昌龚元玠书”。此书内容卷次分别是:卷一“自行役以妇人适四方乘车”至“方伯为朝天子皆有汤沐之邑于天子之境内”,“视元士”,凡十一条;卷二自《月令》至“他日祭子路与”一节,凡二十一条;卷三自《郊特牲》申论“郊”至“一国之人皆若狂赐未知其乐也”,凡十九条;卷四自“正月日”至“可以有事于上帝”一节至《大学》,凡二十八条。此皆龚氏认为可疑及非《礼记》内容的地方。《礼记》原本汉大小戴、庆氏三家所注,其出于汉儒纂辑者自然亦多,但从汉立博立,唐撰《正义》之后,已与《易》、《诗》、《春秋》并重。即间有可疑处,断不会如龚氏摘举之多。治经之病,其莫大于疑经,而删改次之。经而可疑,已在可废之列,何劳为之解诂?即如《序》内所指“郊禘非礼”,谓“托为圣人之言”,然“不王不禘”经已有之;“鲁以诸侯而禘”,就常理言,实难解于“僭越”。《王制》、《月令》,谓“未见《周官》,自逞臆见”,然《王制疏》本有卢植云“汉文令博士作此《王制》”之说;《月令》郑《目录》有“出《吕氏春秋》之说。但两篇存古制颇多,《月令》于“中夏农事”颇相宜。即如《中庸》、《大学》,宋儒且提出列为“四书”,颇有欲跻于诸经之右。然每一节,多引《书》、《诗》两经,与《坊记》、《表记》略同。如果不为宋儒所尊,龚氏必又有所议。如所云“舜葬于苍悟之野”,为“荒谬无稽”。则龚氏未知唐虞之广大,且《史记》已言之。所云“禹代巡狩”者,皆出龚氏臆度,何可据之以翻《礼记》、《史记》之案。朱子于《中庸》“戒慎乎其所不睹”各节,“尚服郑、孔解释之精”;而龚氏之《序》,一则曰“郑孔心粗”,再则曰“郑孔疏漏”。可见龚氏学术并非深精,诸如此等,不得不为之辨证。治经疑古者亦宜深戒之。此书有道光年间刊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少陵诗格

    一卷。宋林越(约1147年前后在世)撰。林越,又作林钺,括苍(今浙江括苍)人。生卒年均不详。著有《少陵诗格》、《汉隽》已著录。此编以杜诗之句重新编排,牵强附会之处甚多。如《秋兴八首》第一首为接项格,有

  • 唐折冲府考补拾遗

    一卷。罗振玉撰。详见《唐折冲府考补》条。

  • 半窗史略

    四十二卷。清龙体刚撰。龙体刚号铁芝,永新人。《半窗史略》是一部用于民间学校的启蒙课本,无关考据。该书系作者收辑历朝史事,分别编撰成歌谣,每首歌谣再用通俗简明的文字略述史事将之连贯起来。前三十八卷记从上

  • 羯鼓录

    一卷。唐南卓撰。《唐书·艺文志·乐类》载南卓《羯鼓录》一卷,但不说南卓何人。其《杂史类》又载南卓《唐朝纲领图》一卷,注曰南卓字昭嗣,大中时为黔南观察使。计有功《唐诗纪事》也称南卓为拾遗,以谏谪松滋令,

  • 金堂县续志

    十卷首一卷,清王暨英修,曾茂林纂。王暨英,曾任金堂县知事。曾茂林,邑人,举人。考金堂县,唐为金水县,后晋为汉城县,宋为怀安县,元为怀州,明称为金堂县,迄无更易。金堂县志创修于嘉庆知县谢维杰,同治间续于

  • 周易人事疏证

    十二卷。清章世臣撰。此书分正编八卷,续编四卷。宋代李光地、杨万里曾分别著《读易详说》、《诚斋易传》。对周易逐卦逐爻征引史事进行阐述。而于经义训诂、阴阳消长、易理原本则略而不说。章氏又承袭李杨著作体例,

  • 禹贡通释

    十三卷。清童颜舒撰。童颜舒字霁山,陕西洋县人,道光举人,官学博。本书有童颜舒自作“凡例”,首为《禹贡总考》,其他依次为《山川总考》、《九州分考》、《赋贡总考》、《山川附论》、《理财附论》,最后是《问答

  • 涌翠山房集

    八卷。清高延第(1823-1886)撰。延第,字子上,号槐西居士,江苏山阳(今淮安)人。赐翰林院待诏。著有《北游纪程》、《老子正义》、《山阳县志》等书。他主张“为学贵识见不卑,胸次不俗,性情不伪。为治

  • 成宪录

    十一卷。明佚名撰。记明太祖至英宗五朝之事。书中所载事实少而诰敕多。但所录史实,亦有足以补史传之缺者,如洪武元年(1368)二月,诏以太牢祀先师孔子于国学,仍遣使诣曲阜致祭,并载太祖遣祭之谕。今本纪仍只

  • 解字赘言

    一卷。清吕调阳(其生平著述未详)撰。是编系吕氏读许书之札记,立论多较通达。如论未有文字之先,“百物皆有名,其名皆俗所名也。圣人制书契,即本俗所名者,与之画出,故能使人人通晓,所谓万民以察也”。论形声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