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礼记释注

礼记释注

四卷。清丁晏(1794-1875)撰。丁晏,字俭卿,又字柘堂、柘康,号石亭居士,江苏山阳(今淮安)人。清代著名经学大师。道光元年(1821)恩科举人。丁晏为人清廉,富有公心,曾为救灾疏浚河道,修建公共用房及其它公众事务积极筹款捐资,耗时费力,毫无怨言。曾极力赞成严禁***,1843年因抗英屡有功勋,加侍读内阁中书衔。丁晏自幼聪颖,好学深思,博览群书,熟稔经籍。他无门户之见,主张以汉学通宋学,“汉儒正其诂,诂定而义以显,宋儒析其理,理明而诂以精,二者不可偏废。”(《读经说》),见地颇为公允。阮元任漕督时,以汉易十五家发策,丁晏逐条对万余言,江藩称其摭群籍之精要,阐汉义之奥妙。一生致力于学术,著述颇丰,约有五十种著作流传。其中二十三部汇编成《颐志斋丛书》,其它或收入别的丛书或单独刊行。其著说主要有《尚书余论》二卷,《禹贡解释》三卷,《毛郑讲释》四卷,《郑氏诗谱考证》一卷,《诗考补注》三卷,《拾遗》一卷,《三礼释注》八卷,《左传杜解集正》八卷,《史记毛本正误》一卷,《北宋汴学纂隶二体石经考》一卷,《颐志斋诗谱》四卷,《汉郑君(玄)年谱》一卷,《日知录》校正一卷,《百家姓韵语三编》一卷,《日知录》校正二卷,等等,不胜枚举。《礼记释注》书首有丁晏自序云:“庚辰之秋,自都还里,杜门却扫,取《礼记》四十九篇,紬绎读之,因据《唐石经》,及卫正叔《集说》,校正经注,订补讹说。古注质奥,孔疏所不能评者,复旁考诸书,疏其疑滞,自秋徂冬,共积得若干条,藏诸箧衍。壬午夏斋居多暇,始取旧蒿,编录成帙。题曰《礼记阐注》。刘君孟瞻曰:贾公彦《仪礼》《周注》疏皆称‘释曰’,谓释郑注,今予亦解释郑意。何不曰释注。余韪其言,遂易今名。”末题作“壬午四月二十五日,准安山阳丁晏自序”。是书卷一,自《曲礼》至《月令》,卷二自《文王世子》至《大传》,卷三自《少仪》至《坊记》,卷四自《中庸》至《丧服四制》。后为续录,又续录,三续录,四续录。丁晏是书以形声训诂为主,旁征博引,阐明郑玄释义,时有己见,亦多创新。如“桥”,郑注“桥”为桔槔,丁晏引《庄子》、《淮南子》、《说苑》诸书,证明郑义之确。又如“稷日明粢”,丁晏引《续汉书·祭礼志注》,桓帝祠恭怀皇后,祝文中有:“明粢”一词,以此驳孔颖达疏引王劭“无此一句”之论断。又如《续录》内,对《礼记》是否六国时作多作考证。丁氏云,《史记正义》载:《乐记》为公孙尼子作,陆德明《经典释文》亦引刘献说,《缁衣篇》亦为公孙尼子作,孔颖达《礼记正义》谓《檀弓》篇在六国时作。并以仲梁子是六国时人为证。《王制》篇推郑玄注,亦当在赧王之后。《中庸》篇为子思所撰,《鲁穆公师》、《三年问》是荀子所著,又楚兰陵令、朱娄、穆公皆六国时之君子。郑注《杂记》,引逸礼别录,亦是齐宣王时人。以之为证,记礼者当始于六国,而后汉儒尊崇之,承袭光大。后世以为汉儒记礼,而指斥六国为纵横。此说颇确,益自孔子记录发扬诸经后,到战国时期,得到孟子、荀子的传袭,又传至伏生、后苍、申公诸儒,以此流传下来。如果不是孔子弟子及六国儒生转相传袭,孔子所述之礼必将泯灭无遗。是书于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亦有所释,对王肃否定《中庸》的说法予以驳斥。笃守郑注之法,予以发扬光大,诚郑注之功臣也。此书有咸丰二年(1852年)聊城相以增海源阁《六艺堂诗礼七编》刊本。光绪十年(1884年)蛟川张寿荣《花雨楼丛抄续抄》刊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周易校勘记

    十一卷。清阮元(1764-1849)撰。阮元字伯元,又字伯梁,号芸台,又号雷塘庵主,江苏仪征人。乾隆五十四年(1789)进士,历官湖广、两广、云贵总督,体仁阁大学士,加太傅。卒谥文达。一生以兴办教育、

  • 仪礼蠡测

    十七卷。清韦协梦撰。生卒年不详。协梦字云吉,安徽芜湖(今安徽省东南部)人,乾隆甲午举人,官知县。协梦曾经搜集郑注、贾疏以及朱子、黄干、杨复、敖继公诸家学说,刻成《集解》一书,随后因为征引太繁,省略作《

  • 笔花集

    不分卷。明汤式(约1383年前后在世)撰。汤式字舜民,号菊庄,浙江象山人。生卒年未详。无名氏《录鬼簿续编》有其小传。《太和正音谱》评其词“如锦屏春风”。曾补本县吏,但很不得志,后来落魄江湖之间。入明后

  • 易说存悔

    二卷。清汪宪撰。汪宪字千波,钱塘(浙江余抗)人。乾隆十年(1745)进士。官任刑部陕西司员外郎。此书大旨认为,学易是希望减少过失,而想减少过失,唯在知悔,悔存而凶吝渐消,可以日趋于吉。所以用“存悔”二

  • 五陵注略

    即《嘉靖以来注略》。

  • 广瘟疫论

    四卷。清戴天章(生卒年不详)撰。戴天章字麟郊,晚号北山,人称北山先生。上元(今江苏江宁)人。少攻举子业,博览群书。后转攻医学,医术尤精。救人甚众,且不受酬谢,名声颇著。对瘟病诊治很有心得。著有《咳论注

  • 玉屑斋百家论抄

    十二卷。明张文炎编。张文炎字维谦,浙江杭州人。生平事迹待考。其书取明一代之文,泛论经史疑义者,总萃成编。其体有论、有辨、有评、有解、有说、有考、有叙、有原、有志、有纪、有难、有略、有读。所录凡一百十一

  • 说文古语考补正

    二卷。清傅云龙(生卒年不详)撰。云龙字懋元,德清(今属浙江)人。官直隶候补道,著有《实学文导》、《续汇刻书目》等,辑有《纂喜庐丛书》。是书乃为补正程际盛《说文古语考》而作,删三字,补十八字,正其夺、讹

  • 周易私录

    无卷数。明王樵(1521-1599)撰。樵字明逸,号方麓,江苏金坛人。嘉靖二十六年(1547)进士,官至刑部侍郎,改南京督察院右都御史,谥恭简。事迹见《明史》本传。该书共三册,前二册编次全依东莱吕氏所

  • 西河

    花貌年年溺水滨,俗传河伯娶生人。自从明宰投巫后,直到如今鬼不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