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礼记音义隐

礼记音义隐

一卷。谢氏撰,清马国翰辑。谢氏生卒年及事迹不详。马国翰依据《隋志》两次引用此书:一题一卷,谢氏撰;一题七卷,不著撰人名氏,认为谢氏由一卷扩充为七卷。又根据《唐志》载射慈《小戴礼记音》一卷,认为《隋志》列此书一卷在蔡邕《月令章句》下。七卷者在孙炎注之上,也许谢氏就是射慈。案:《困学纪闻·礼记类》引用《隋志》写作射氏,谢、射本来通用,但不云射慈。射氏果真由一卷扩充为七卷,《隋志》就应当接写,而不应该间以《礼记音》二卷,恐怕马说是不正确的。仍然依据《隋志》题谢氏,以表示缺疑,这是其谨慎之处。此书中认为啬夫主诸侯所赍币帛皮圭之礼,与《汉书·五行志》云啬夫掌皮吏相合。以羡为平道,与《既夕礼》贾疏云入圹道上无负土为羡道相合。其认为酳就是饭毕荡口,孔疏泥用浆曰漱用酒曰酳之义,认为此私客用酒以酳,不知对文则别,散文则酳亦谓漱口,荡、漱同义,谢说不能轻易破除。其认为某甫且字是且假借此字,案:假借就是承藉的意思。段玉裁《经韵楼集》且字考云,《说文》且荐也。凡承藉于下曰且,凡冠而字,只有一字,必五十而后以伯仲,故下一字所以承藉伯仲也。言伯某仲某,是称其字,单言某甫,是称其且字。因此,谢说实际上是段氏所本。全书摭拾不多,但条条都恰当,大概无可非议。大凡申注处,不得不列注文,只是注文应当径接经文,把谢说低一格提行。今把注文提行,将谢说径接于下,使人产生混淆,实乖体例。又列谢兹一节,不知谢兹就是射慈,仍然与缺疑之意不一致。大者为王鲔五句,乃郭璞《尔雅音义》,细读孔疏上下文自见,而一同辑入,这是没有对其进行谨慎地考察。此书有玉函山房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河防辑要

    四卷。民国周家驹撰。周家驹,字子昂,合肥人。好水利之学。以为治河之方,元明清以来最著之书,多详于河道形势,而略于工程建筑之法,家驹因著此书。南京汤明林印刷工厂印本。共四卷,分为名言论,修守类,土工类,

  • 郯城县志

    ①十卷。清张三俊修,冯可参纂。张三俊,三韩人,举人出身,康熙九年(1670)任郯城县知县。冯可参,福建邵武县人,康熙七年任郯城知县。考《郯城县志》,创修于明万历十三年(1585)。知县颜若愚,再修于此

  • 省愆集

    二卷。明黄淮(1367-1449)撰。黄淮,字宗豫,浙江永嘉人。洪武三十年(1397)进士。除中书舍人。建文入文渊阁,升翰林院编修。累进右春坊大学士,辅皇太子监国。永乐十二年(1414),为汉王高煦所

  • 溪蛮丛笑

    一卷。宋朱辅撰,朱辅字季公,南宋未桐乡(在今安徽桐城县北)人,朱翌子。其生卒直、仕履均不详。溪蛮即武陵五溪蛮,有雄溪、沅溪、酋溪、溪、辰溪、皆为蛮夷居新,清代其地属湖南辰州(今湖南沅陵)境。朱辅尝为官

  • 泰兴县志

    二十六卷,首一卷,末一卷。清杨激云修,顾曾恒纂。杨激云字白印,湖南善化(今湖南长沙市)人,光绪十年由军功署任泰兴县令。顾曾烜,字殅谷,南通州(今南通市)人,陕西即用知县,工文词。泰兴明代旧志,久经散失

  • 两晋南北奇谈

    六卷。明主涣撰。涣字时霖,号毅斋,象山(今浙江省象山县)人,弘治九年(1496年)进士,官至御史,著有《墨池手录》三卷,生卒年不详。《两晋南北奇谈》摘录《晋书》以下八史中琐语杂事、汇编成书。现存明刻本

  • 同异录

    二卷。明陆深(生卒年不详)撰。陆深初名荣,字子渊,号俨山。弘治进士。嘉靖(1522一1566)间,为太常卿兼侍读学士,官至詹事府詹事。善文章,热心史学。著述繁富,有《南巡日录》、《北还记》、《淮封日记

  • 经典释文考证

    三十卷。卢文弨(详见卢文弨录《五经正义表》条)撰。唐著名经学家陆德明(详见《经典释文》条)撰《经典释文》一书。清《四库全书提要》称“残膏剩馥沾溉无穷者也”,但清《四库全书》所收为“通志堂刻本”。清何焯

  • 江南名胜图咏

    六册。清郭立、方衷恒辑。此书不分卷。书成于乾隆二十七年(1762)。清高宗三次南巡,临抵江南(今江苏省)省属江宁(今南京)、扬州、镇江、常州、苏州等处名胜,颁赐御制诗章匾联,恭录敬镌,载于册首。书所载

  • 大雅堂摘稿

    不分卷。明况叔祺(约1565年前后在世)撰。况叔祺,字吉甫。江西高安人。生卒年均不详。嘉靖二十九年(1550)进士,官贵州提学佥事。著有《考古词综》等。此集《千顷堂书目》不载。《江西通志》亦称是时王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