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经典释文附录

经典释文附录

三卷。陈昌齐(?-1820)撰。陈昌齐字宾臣、海楼,广东海康人,清经学家。据《清史稿·陈昌齐传》记载:“乾隆三十六年进士,选庶吉士,授编修,累迁中允。大学士和珅欲罗致之,昌齐以非掌院,无晋谒礼,不往。大考,左迁编修。寻授御史,迁给事中。”累官至浙江温处道,历官数十年,以气节著称。归里后,历主雷阳粤秀讲席,修通志,生平精考据之学,长于天文历算,能诗文,著述终老。著作有:《经典释文附录》、《楚辞辨韵》、《历代音韵流变考》、《吕氏春秋辨误》、《淮南子正误》、《新书正误》、《管子正误》、《荀子正误》、《大戴礼正误》、《天学脞说》、《测天约书》、《临池琐语》、《赐书堂集抄》、《诗抄》、《赐书堂全集》等。《经典释文附录》书首有自序,称仿陆德明《经典释文》旨意。凡注疏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、《说文》等书,所引经传与今所传本异,而陆氏未采录者,录入《经典释文附录》。据陈言,稿本不久毁于火,重辑得《易》、《书》、《诗》各一卷,据此说《附录》,即为“补遗”。其《周易》卷中,引《丙子言易编》云,“‘考祥’古本作‘考详’。按阮元《周易注疏校勘记》,‘不详也’条下引古‘足利本’,‘祥’亦可作‘详’也。但郑及二王本并不如此。则古本必是唐后之本也。”又《尚书》卷中引及《纬书考·灵曜》,《毛诗》卷中更引伪《申培诗说》,其间每引异说,多不指所从。而“五子之歌”条下,硬谓“(王)肃注《尚书》,其言多是孔传,疑肃见古文,而匿之不言。”未免有拾阎(若璩)惠(栋)辈唾余之嫌。唯“岛夷皮服”条,引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、郑玄、王肃之说,并称“鸟夷”。《疏》则云,“孔读‘鸟’为‘岛’,则唐初亦作‘鸟’字。今本作‘岛’,盖开元中所改,非古也。”又《载驰》条,引“宋苏(轼)氏作四章,朱(熹)子据之而本于《左传》,亦古义也。”然《七月》条,非郑注而是朱注,竟采及宋以后之说,则非补陆氏书的原旨。其纷芜者不可胜改,因而其学术价值有所降低。有嘉庆二十四年刊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石台孝经

    四卷(石刻本)。唐天宝四年,唐玄宗御制序和注,并亲自书写。经文用八分书书写,注文用小隶书写,共四石,今在西安。前第二行题曰:“御制序并注及书”,其下小字,曰“皇太子臣亨奉敕题额。”其额曰“大唐开元天宝

  • 藁城县志

    十卷。明尹耕修,李正儒纂。尹耕,嘉靖藁城县令。李正儒,邑人,嘉靖岁贡。李正儒锐意修志,乃聘李正儒为主纂。“周咨博访,殚竭驽钝”,历时两月而毕其事。嘉靖十三年(1534)刻本。此志依《明一统志》体,分为

  • 通鉴纪事本末

    四十二卷,袁枢撰。袁枢(1131~1205),字机仲,建州建安(今福建建瓯)人,南宋著名历史学家。孝宗初,试礼部词赋第一,调温州判官,后为礼部试官。乾道九年(1173),出为严州教授,在此期间,编纂成

  • 启颜录

    十卷。隋侯白(详见《旌异记》)撰。见《旧唐志》丙部小说家类,《新唐志》同。《启颜录》是继晋邯郸淳的《笑林》之后,又一部重要的笑话集。内容大多取材于子、史旧籍,还记自己的言行。事多浮浅,语言粗俗,玩笑太

  • 南海集

    二卷。清王士祯(1634-1711)撰。王士祯生平详见《蚕尾集》(辞目)。是集凡二卷,为士祯奉使祭告南海来往途中所作。上卷所录由京师至广州之作,下卷所录则由广州至其家新城之诗。赵执信作《谈龙录》单摘取

  • 满汉合璧内阁票本式样

    不分卷。是书为清内阁票拟通本式样及部本式样,亦名《丝纶》。无辑录人姓名,亦无撰刻年月。清内阁票拟本章,要求满汉字并用,是书即为求其彼此相合,将一些通行要语辑录为巾箱小本,以备票拟时用。清朝初年,即有这

  • 一斛珠传奇

    二卷。清程枚(约1808年前后在世)撰。程枚字时斋,海州(今属江苏连云港市)人。海州板浦监生。两淮巡盐御史伊龄阿奉旨删改古今杂剧传奇,以黄文旸为总校,程枚和凌廷堪皆任分校。此传抄本未著撰者姓名,据书前

  • 篁墩集

    九十三卷。明程敏政(1445一约1499)撰。程敏政字克勤,休宁(今属安徽)人。十岁时以神童荐,英宗召试,即日赋圣节及瑞雪诗,并经义各一篇,援笔立就,文采粲然,奉诏读书于翰林院。成化二年(1466)进

  • 古音合

    二卷。清李调元撰。李调元(1734-?)字羹堂,一字赞庵,又字鹤州,号雨村,又号墨庄、醒园,晚年号山蠢翁。乾隆二十八年(1763年)进士。历官广东学政等,得罪权臣和坤,充军伊犁,后以母老释归。善诗文,

  • 农具记

    一卷。清陈玉璂(生卒年不详)撰。陈玉璂,字赓明,号椒峰,武进(今江苏武进县)人。康熙丁未年(1667)进士,官至中书。有《学文堂集》。《农具记》是一本专记农具的书。分为负牛、服牛、耕田、灌田、藏种、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