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群经识小

群经识小

八卷。清李惇(1734-1784)撰。李惇字成裕,一字孝臣,江苏高邮(今高邮县)人,经学家、历算学家。与同县王念孙、贾田祖一同力学。久困诸生,试图一举高中。学使谢墉对他颇为赏识。但在考试前夕,贾田祖卒于旅舍,李惇放弃考试,亲自殡殓送归。李惇初学诗文、经史,中年后专注于历算,得宣城梅文鼎书,尽通其术。治经通敏,在《诗》、《春秋》方面功力尤深,作解义数十条,义并精审。与王念孙、刘台拱、汪中友善,力倡古学,尽展才力,各成其学。所著除本书外,尚有:《毛诗三条辨》、《杜氏长历补》、《尚书古文说》、《考工记车制考》、《左传通释》、《说文引书字异考》、《历代官制考》、《浑天图说》等。本书由其子李培紫编辑成书,是李惇考证诸经古义的著作,对诸经中的一些问题加以解释,并对周敦颐、邵雍等人的一些观点提出质疑。全书第一至第五卷,杂释《易》、《书》、《诗》、《礼》、《三传》,是李惇手订;第六、七两卷为《附录》,阐释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;第八卷为《补遗》,主要补前七卷之遗。都自拟小题,分段论述。如论《易》,根据伏羲仰观俯察、近取远取的记载,认为圣人作《易》,不只是依据《河图》。而周文王、周公、孔子所作《系辞》,其微言奥义也远非《河图》所能概括,由此类推,对宋儒那种圣人因鸟迹虫书而创文字的说法加以否定。又论述太极生两仪,是由一而生二,两仪生四象,是由二而生四,四象生八卦,是由四而生八,八卦之上再加八卦,是因而重之,爻在其中,指出万物都由此而生,宇宙并非混沌不可名状,从而认为周敦颐在太极上更添无极之说是“大旨解说”,并否定了邵雍“道为太极”、“心为太极”之说。论卦变,前人之说均从《彖传》“往来上下”等语而来,李惇细寻《惇传》,认为并非指卦变而言,八卦重为六十四卦,所谓卦变或自乾坤,或自六子,没有六十四卦既成而又说“某卦自某卦来”的道理。这一类的论述,都有理有据,具有真知灼见。其他如《周礼》、《左传》、《诗经》等典籍,也作了大量考证。如认为“浮于淮泗,达于菏”,是“菏”误作“河”,而六卿就是六军之将,不是六乡之卿;“寺人”就是“巷伯”,郑笺以为是二人,似乎太拘执;“饭”不从“卞”;“味”当作“沫”;以及驳杜注《左传》,以孔父为名,而定为贬,这些都很确当。王念孙序更称赞本书说《书》的“戛击后搏拊”条、“漆沮”条、“子孙其逢”条等,都“确不可拔”。要之,李惇好学深思,不惑于晚近之说,也不株守前人的成说,在本书中对各经中有关饮食、衣服、宫室、器皿之制及其他问题,都考核精审,对先儒之说原本不误,而后儒生出异义的,则申明旧说,决其是非,从而使本书成为清人解经著作中重要的一种。主要版本有学海堂本、《皇清经解》本(卷七百一十九至七百二十六)(道光本、咸丰补刊本、鸿宝斋石印本、点石斋石印本)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水云录

    二卷。明杨溥(生卒年不详)撰。杨溥自号水云居士,长沙(今地名同)人。曾为武职,其生平事迹不详。曾撰有《用药珍珠囊》、《水云录》等。此书分上、下二卷。上卷记载十二月种植花果、饮馔及文房杂用:下卷分卫生、

  • 大同府志

    三十二卷,首一卷。清吴辅宏修,王飞藻纂,文光校补。吴辅宏,安徽歙县人,出身贡生,乾隆三十五年(1770)任大同府知府。文光字华亭,满洲正白旗人,乾隆四十六年(1781)任大同知府。该志旧有明正德十年张

  • 大学申义

    三卷。清左钦敏撰。是书为勘正真德秀的《大学衍义》所作,为别于《衍义》,故名为《申义》。《大学》言:“自天子以至于庶人,壹是皆以修身为本”。而真氏序目分:帝王为治之序,帝王为学之本。前者仅证明《大学》纲

  • 琴隐园诗集

    三十六卷。词四卷。清汤贻汾(1777-1853)撰。汤贻汾字雨生,号粥翁,阳湖(今江苏武进)人。官至浙江乐清副将。太平军下南京,汤贻汾赋绝命诗,投水而死,谥忠愍。是集不分体,按年编次,诗题下注作者年齿

  • 经心书院经解

    二卷。清左绍佐(?-1914在世)辑录。绍佐字季云,号笏卿、竹笏生,湖北应山县人,光绪十五年(1889)进士,官广东南韶连道、雷琼道。绍佐曾任武昌经心书院掌教,此编即辑录一年课士之作而成。其题目有“郑

  • 齐山诗集

    七卷。明释祖浩与其徒道同编。二人均为齐山寺僧。生卒事履均待考。齐山在池州贵池(今安徽)县,有十余峰。以其高度正相齐等,故曰齐山。或云唐刺史齐映有善政,尝好游之,因而得名”。宋李壁曰:“唐书载映为江西观

  • 续什邡县志

    五十四卷,清傅华桂纂修。傅华桂,曾任什邡县知县。《续什邡县志》同治四年(1865)刻本,共五十四卷,其分卷目录,一如嘉庆纪志,惟增嘉庆、道光以来一些故实,文笔亦平庸。如政绩志首载纪大奎,称其学宗朱子,

  • 卫藏通志

    十六卷,首一卷,清和琳纂修。和琳(1753-1796),字希斋,钮祜禄氏。满洲正红旗人,大学士和坤弟。初由文生员补笔帖式,累官至内阁学士、都统。乾隆五十六年(1791),清军入藏抗击廓尔喀,奉命督办军

  • 孟子微

    八卷。康有为(详见《中庸注》)撰。首有自序。总论第一,性命第二,心身第三,仁义第四,礼智第五,孝悌第六,仁不仁第七,王霸第八,仁政第九,同民第十,政制第十一,外交第十二,战第十三,贵耻第十四,师友第十

  • 春秋心印

    十四卷。明郑銶撰。郑銶,上海(今上海市)人。万历中由贡生任青田县训导。该书取宋人林尧叟《春秋句解》中所作的提要,推广其门目,按类摘取《春秋》经传文字,疏列于下,并杂引诸儒之说,断以己意。卷首列有《春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