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老子平议

老子平议

一卷。清俞樾(1821-1907)撰。俞樾,字荫甫,号曲园。浙江德清人。道光三十三年(1850)进士。官至翰林院编修、河南学政。晚年讲学杭州诂经精舍。撰有《群经平议》、《诸子平议》、《古书疑义举例》,所撰各书,总称《春在堂全书》。《老子平议》是《诸子平议》第三部。此书以河上公、王弼、唐景龙碑、傅奕、陈景元、李道纯等诸家注本参考校注。诸子中异文最多的,莫过于《老子》。其书校注误文,阐明古义。如“道之为物,惟恍惟惚,惚兮恍兮,其中有象;恍兮惚兮,其中有物”。俞樾认为,“惚兮恍兮二句,当在恍兮惚兮二句之下”。此书与吴澄注本言论相同。又如“抱一能无离乎”,他校注“古本有乎字。”与旧注相同。其书广征博引,校注都列举大量事例。然《老子》一书,文浅而义深,校注者大多都舍其书之原旨,只寻其枝节,俞樾也不例外。如“道可道非常道;名可名非常名”四句,俞樾所论“常与尚通,尚者上也。常道,上道也;常名,上名也。”与老子原旨相背谬。此书哀视群往,史事例引相互印证,使读者阅后知其例,并有所依据。现存《春在堂全书》本、1954年中华书局《诸子平议》本、1959年中华书局《诸子平议》(附补录)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忠义集

    七卷。宋赵景良编。赵景良字秉善,南丰(今属江西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本书成书前,南丰刘作补史十忠诗一卷,述及宋末李芾、赵卯发、文天祥、陆秀夫、江万里、密佑、李庭芝、陈文龙、张世杰、张珏之事。刘自撰序。后,

  • 百子咀华

    十四卷。明胡效臣(生卒年不详)编。胡效臣,字钟衡,黄州(今湖北省黄冈县)人。万历四年(1576年)举人,官旌德县知县。此书取诸子之文,而割裂之,或摘其一段,或拾其数语,或撮其数字,以供时文獭祭之用。首

  • 大学意读

    一卷。中庸意读 一卷。清萧光浩撰。书首有戴联奎、达林二序及光浩自序,次凡例,次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源流。而《大学》卷中,有大学源流、大学文法;《中庸》卷中,有中庸源流,中庸文法。所述源流颇详晰,而注重者

  • 大宋中兴通俗演义

    八卷八十四回。题熊大木撰。熊大木字鳌峰,号钟谷子,建阳(今福建建阳)人,明嘉靖时人,生卒年与生平均不详。其主要事业是从事通俗小说的编著与刊行,除本书外,还著有《唐书志传通俗演义》、《南北两宋志传》等演

  • 弟经

    一卷。明林允昌(生卒年不详)撰。林允昌字为磐,号素庵,晋江(今属福建)人。天启进士,官至吏部郎中。著有《易史象解》等书。此书仿《孝经》分十八章,篇末引诗亦仿《孝经》之体。所言多为旧论,没有新义。《四库

  • 停云馆诗选

    二卷。明文从龙撰。从龙,明末叶人,生卒年均不详。字梦珠,长洲(今江苏苏州)人。长洲文氏家族以文学名于三吴,从龙承家学,造语典雅,不摹古人。该编包括古、今体诗,尤以古体诗见长,前有万历辛丑(1601年)

  • 陆堂集

    四十四卷。清陆奎勋(1663-1738)撰。陆奎勋,字聚侯,号星坡,又号陆堂,浙江平湖(今浙江省平湖市)人。康熙六十年(1721)进士。陆奎勋曾主持广西秀峰书院,其学规仿朱熹白鹿洞遗意,成就甚众。是集

  • 说文籀文考证

    二卷。近代叶德辉撰。叶氏生平著述,见《说文段注校三种》。是书乃是考证《说文》所采籀文之作。叶氏自序云:“《说文》一书,字则‘参以古籀’,谊则‘博采通人’,不考古籀不知文字递嬗之因,不采通人不知故训相传

  • 读史论略

    一卷,清杜诏撰。杜诏字紫纶,江苏无锡人,康熙年间进士,官庶吉士,以诗文出众受康熙赏识。后来辞官归家,与高僧结九龙三逸社,林居二十年,曾经选中晚唐名诗作,编成《叩弹集》,自著有《云川阁集》、《浣花词》、

  • 古今韵史

    十二卷。明陈继儒(详见《邵康节外纪》条)撰。此书摭拾诸书隽语,分类编次,共十二卷,其中韵人二卷,韵事二卷,韵语三卷,韵诗二卷,韵词二卷,韵物一卷。皆以古事与明代人事参录,属《世说新语》之支流。其纤佻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