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耄余杂识

耄余杂识

一卷。明陆树声(详见《汲古丛语》条)撰。此书成于万历四十二年(1614),书首有陆树声于万历十八年(1590)所作的叙,当时陆树声已是八十二岁高龄的老人了,又因此书为其杂抒所见,所以取名为《耄余杂识》。陆树声在叙中说:“余性资寡僻,例简应缘,居尝燕闲,颇亲纪籍。今迫衰暮,两目昏眊,艰于披阅,第平生所接交知谈议,及紬绎旧闻,一知半解,注之臆想,提撕仅存。每旦栉沐之余,南荣就明,笔砚粗设,间录一二,以备遗忘。”书中杂抒所见,颇有足以警世厉俗之语。如论尧、舜、禹禅让条云:“尧让天下于许由,而许由不受;舜让天下于石户之农而逃之海。非以让天下为己高也,诚见夫君天下者之责之重也。夫茅茨土阶,卑宫菲食,其自奉若此。而一民饥犹己饥之,一民寒犹己寒之,其责任若此。是以一人劳天下,非以天下奉一人,以一身萃天下之责,而不以位为乐也。故曰有天下而不与。”此足为为君者鉴也。又如其论赏罚条云:“余谓赏罚者一世之公,是非者万世之公。夫赏当其功,赏一人而天下知所劝,是与众共之也。罚当其罪,罚一人而天下知所惩,是与众弃之也。故曰:‘一世之公,理之所是,一时以为非也,而后世定以为是,公是之不可夺也。理之所非,一时以为是也,而后世定以为非,公非之不可逃也。故曰万世之公”。强调了是非赏罚的重要性。但书中亦时常夹杂着佛老之学,不纯粹是其所见也。此书收入《陆学士杂著》中,另有《宝颜堂秘笈》本、《闲情小品》本、《丛书集成初编》影印单行本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百花鼓吹

    五卷。《梅花鼓吹》二卷。明王化醇撰。王化醇,字和甫,别号应峰,江苏无锡人,生卒年不详。嘉靖中国子监生。《百花鼓吹》杂采唐人咏花之诗,计三十八种。《梅花鼓吹》则因唐人咏梅之作已为前集所收,故仅采宋、元及

  • 余姚海堤集

    一卷。明叶翼编。叶翼,浙江宁波人。生平始终不详。其祖恒,字敬常。元天历间为余姚判官,筑堤捍海,民赖以得其利。至正末,诏封仁功侯,立庙祀之。其子晋,为南台掾,曾经辑当时名人序记诗文为一集,未及刊而毁于火

  • 岛夷志略

    二卷。元汪大渊撰。大渊字焕章,江西南昌人。他“当冠年尝两附舶东、西洋,所遇辄采录其山川风土物产之诡异,居室饮食衣服之好尚,与夫贸易赉用之所宜,非其亲见不书,则信乎其可征也”。(张翥《〈岛夷志略〉序》)

  • 诸史偶论

    十卷。旧本题进士柳州计宗道校。计宗道其生平爵里均不详。考太学题名碑,宏治已未科进士有计宗道,马平人。马平属柳州。可能即此人。但是自题为校,所以本书并非其所著。根据书中所引的史事,唐以前的内容较多,五代

  • 五服释例

    二十卷。清夏燮(详见《校〈汉书〉八表》)撰。书首有燮自序,略言“丧服之旨,莫先正名,名正而后尊亲之杀、伸降之差,礼所由生,义所由起。至尊之服,则父、君、夫所谓三纲者是,至亲之服,则母及妻子昆弟,所谓一

  • 春秋列女图考

    一卷。清王廷钊撰。廷钊字镜航,济宁(今山东济宁)人,著有《晋八王易知略》、《汉元后本纪补》等书。清人陈厚耀曾著《春秋世族谱》、《春秋长历》,对春秋列国兴废、姓名谱系考证綦详。王廷钊认为《春秋》褒贬,如

  • 集仙传

    十五卷。无名氏撰。陈振孙《直斋书录解题》载录《集仙传》十二卷,题“曾慥撰”,称其书记述岑道愿以下一百六十二人,今《说郛》中载有其文,虽非完帙,但可知与此本《集仙传》体例迥别,说明此本《集仙传》非曾慥所

  • 九江府志

    ①十八卷,清江殷道等修,张秉铉等纂。江殷道字念鞠,汉阳人,顺治十五年(1658)进士,康熙九年(1670)任九江府知府。江殷道莅任后,适奉命纂修通志,江殷道乃设局修志,聘张秉铉等总其事,互相参订,遂成

  • 吕氏春秋新校正

    二十六卷。清毕沅(1703-1797)撰。沅字纕蘅,号灵岩山人。曾著有《夏小正考注》,已著录。此书据梁玉绳《吕子校补序》云:“会其事者卢抱经”云云。而沅说“同志如抱经前辈等又各有所订正,并列卢列审正、

  • 古墨斋金石跋

    六卷。清赵绍祖撰。赵绍祖(1752-1833),字琴士,安徽泾县人。著作有《金石文抄续抄》等。本书前无序目,后有嘉庆十四年(1809)其弟赵绳祖作跋。由此可证此书成于嘉庆年间。书中诸跋,自岣嵝碑起,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