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蜀石经残字

蜀石经残字

一卷(百一庐丛书本)。清陈宗彝刊。宗彝尚刊刻过《汉熹平石经残字》。此书前有其父醒斋老人序,次为《毛诗》及《注》残字,后附道光五年独抱居士跋。次为《左传》及《注》残字,后附助刊各家姓名及道光八年宗彝和顾千里的跋。书中所刊的经和注是:《毛诗》,卷第一自《鹊巢》注“爵位故以兴焉”起,至卷末《驺虞》章止。卷第二自“《邶风·柏舟》训诂传第三”起至卷末“二子乘舟”章止,计存毛诗卷一的下半卷和卷二的全卷。《左传》自昭公二年传注“唯晏子信之曰夫子君也”句的“子”字起,至“吾闻之也忠信礼之器也”句的“闻”字止,中间脱经文十四字。又自传注“宗犹主也”句“主”字起,至“女罪不恤而又何请焉”句“而”字止,共计存《传》与《注》六百余字。所刊的毛诗,即王昶《金石萃编》中据以作《毛诗石经残本跋》,吴骞拜经楼各著中据以作《蜀石经毛诗考异》,冯登府《石经补考》中据以考毛诗残本,严杰据以作《蜀石残本毛诗考证》,而钱大昕《金石跋尾》、《左传残字跋》中所谓求访四十年不可得的蜀石经毛诗。所刊的《左传》,即钱大昕《金石跋尾》据以作跋,冯登府《石经考异》据以考左传残本,而缪荃孙据庐江刘氏所获蜀石经作的《校记》中所谓左传昭二十六年之六百余言而误以昭二年为二十年的蜀石经。天下历见各家著录题咏的蜀石经,《毛诗》有《周南》、《召南》、《邶风》,《左传》有《襄公二年》全卷,《昭公二年》六百余字。《公羊传》有《桓公六年》卷第二,《穀梁传》有《襄公》十九行,《文公》五行,《周礼》有《夏官》三十六行。《秋官》上下卷和《考工记》。此外别无传载。其中《左传》之《襄公二年》全卷,《昭公二年》六百余字,《公羊传·桓公》第二卷,《穀梁传》之《襄公》十九行,《文公》五行,《周礼·秋官》上下卷和《考工记》,悉归庐江刘氏所有,已照原刻影印传世。只有《周礼·夏官》及《毛诗》之《周南》、《召南》、《邶风》不知流落何处,久已不传。虽然毛诗残本有王昶、吴骞、冯登府、严杰诸家为之校订,因而其经文传笺与各本的同异之处不难藉之以传,但孟蜀的原刻无从窥见,毕竟不能使人无憾。而幸能存其原刻,使人得识原貌者,只赖有陈氏此刻了。陈氏此刻,虽仅刻《毛诗》、《左传》两种,与庐江刘氏影印孟蜀石经多种不可同日而语,但久已不传的《毛诗》,竟赖以存,确实是人间孤本。其字句与《经典释文》、《唐石经》相合的虽然很多,但脱误处也不少。阮元《毛诗注疏校勘记》历举其经文、传文、笺文之误,认为其乖异甚多,均无足取,只有《甘棠》笺“重烦劳百姓”一条,与《汉书·司马相如传》合,还算可取。阮氏的指摘,固然不是苛论,但经、注并刻,始自孟蜀石经。原石久毁,原拓也久失传,即此毛诗重刻本也只有一卷本。硕果仅存,是极为珍贵的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西樵游览记

    十四卷。清刘子秀撰。刘子秀,字振天,号南畲,广东顺德人。《西樵游览记》清刻本,共十四卷。分为十二门。曰名胜上下。曰峰峦。曰岩洞。曰溪泉。曰台石(附采石)。曰院馆(附亭宇)。曰山村(附坊表、祠墓、关梁、

  • 瑶石山人稿

    十六卷。明黎民表(约1549年前后在世)撰。黎民表,字惟敬,自号瑶石山人。从化(今属广东省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嘉靖十三年(1534年)举人,授翰林院孔目,历吏部司务,官至河南布政使参议。民表好读书,诗与

  • 宁远堂诗集

    一卷。清朱成点(约1711年前后在世)撰。宋成点字司衡,宁乡(今山西汾州)人,生卒年均不详。朱成点累试不第,老于诸生,工诗。著有《宁远堂诗集》。是集为其自编。其诗风平衍,无特色。该书《四库全书总目》列

  • 虞初续志

    十二卷。清郑澍若编辑。郑澍若字醒愚,生卒年与事迹不详,清嘉庆年间在世。《虞初续志》为文言小说集,博采收录清代各家文集中的人物传记和各种文言小说,编为一书。书题所本为《汉书·艺文志》所载之《虞初周说》,

  • 躬行实践录

    十五卷。清代桑调元撰。桑调元见《论语说》条。此书是由作者的门人把他晚年讲学的语录分类整理编辑而成,原名称作《夜炳录》。全书主要以程朱一派学说为宗旨,重点论述儒家“敬”、“仁”之道,反对把儒家学说与佛、

  • 江南春词

    一卷。明沈周等作。沈周(1427-1509)字启南,号石田,又号白石翁,长洲(今江苏吴县)人。世称石田先生。以诗文名世。时与文征明、唐寅、仇英并称为明之四家。时吴中有得元人倪瓒手稿者,因其属和成帙。首

  • 圣域述闻

    二十八卷。清黄本骥撰。黄本骥,湖南长沙县人。举人,道光十六年(1836)为黔阳县教谕。是书卷一为历朝祀典,卷二为本朝祀典,卷三为文庙大成殿位次,卷四为十二哲位,卷五为朱子,卷六为东庑先贤三十九位,卷七

  • 芦川归来集

    十卷。《附录》一卷。宋张元干(1067-1143)撰。张元干,字仲宗,自号真隐山人,又号芦川老隐,长乐(今福建闽侯县)人。其生平事迹不详。元干好为诗,结识苏轼、陈瓘,学有渊源。曾与洪刍、洪炎、苏坚、吕

  • 碧鸡漫志

    一卷。宋王灼(约1162前后在世)撰。王灼,字晦,号颐堂,又号小溪。遂宁(今属四川)人,生卒年不详。此书详细叙述了曲调之源流。全书共分三十五条,前七条为总论,叙述自古初到唐、宋声歌递变之由;次二十八条

  • 尊孟辨

    三卷。续辨二卷。别录一卷。宋余允文撰。允文字隐文,建安(今福建建瓯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《尊孟辨》对宋代司马光、李觏、郑厚(字叔友)三家有关驳诘孟子的言论一一进行辨说,旨在推倒群疑,定孟子于一尊,故书名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