讲学
二卷。清代陈祖铭编。此书是作者根据其老师李培的讲学语录编定整理而成。李培号此庵,嘉兴(今属浙江)人,其学说以反对陆王学派为主。此书上卷共有“溯源委”、“同人我”、“端学术”、“定志趣”、“认本体”、“议功夫”、“求悟门”、“先默识”、“崇实际”、“重悟轻修”、“脱世味”十一条目,下卷专门杂论“性理”及《四书》内涵,作者的学说以“悟”为主。
二卷。清代陈祖铭编。此书是作者根据其老师李培的讲学语录编定整理而成。李培号此庵,嘉兴(今属浙江)人,其学说以反对陆王学派为主。此书上卷共有“溯源委”、“同人我”、“端学术”、“定志趣”、“认本体”、“议功夫”、“求悟门”、“先默识”、“崇实际”、“重悟轻修”、“脱世味”十一条目,下卷专门杂论“性理”及《四书》内涵,作者的学说以“悟”为主。
三十八卷。元刘埙(1240-1319)撰。刘埙字起潜,号水云生。南丰(今属江西)人。元至大中为延平教授。著有《隐居通议》。埙才力雄放,尤长于四六。其文集旧有二本,一即此本。为明洪武年间其孙琰所手抄。多
不分卷。明胡侃(生卒年不详)撰。胡侃字尚谦,号中离,揭阳(今属广东)人。正德十二年(1517)中进士,疏乞归养。四年后授职行人,寻升为司正。后因被诬获罪,削官为民。归田后,从游者百余人。会罗洪先于青原
四卷。清顾震福撰。顾震福字竹侯,山阳(今江苏淮安)人,所著除《韩诗遗说续考》外,尚有《毛诗别字》六卷,《齐诗遗说续考》、《鲁诗遗说续考》各一卷。《韩诗遗说续考》前有光绪癸巳(1893)段朝端序和作者自
六卷。清顾图河(1655-1706)撰。顾图河,字书宣。江苏江都人。康熙三十三年(1694)一甲二名进士,授翰林院编修,康熙四十五年(1706)提督湖北学政。不久即卒。其诗作早年秀丽妍美,咏物诸作也颇
五卷。清薛雪撰。薛雪字生白,号一瓢,苏州人。自署叫河东,称郡望。其书采摭诸说,融以薛雪己意,仿照朱子《四书集注》之例,都不载所引姓名。诠释很简明,而大抵都墨守宋学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入存目。
八卷。清刘青霞(约公元1711年前后在世)撰。刘青霞字啸林,襄城(今河南省许州)人,生卒年均不详。雍正中诸生。青霞酷爱司马迁、班固书,未尝释手,为文章,力摹司马迁。晚得关中李颙书,益潜心理学,工诗。本
十二卷。清王晫(1636-?)撰。王晫字丹麓,号木庵、松溪子,浙江仁和(今浙江衢县)人。顺治间诸生,少时得喉疾,废弃举业,居家读书。康熙十七年诏求博学隐逸之士,京师人多推荐,王晫不应,杜门读书,喜爱诗
一卷。杨琼华撰。杨琼华,生卒年不详,字瑞芝,汉军人,廉访杨重英之女,举人姚明新之妻。清代诗人。此书刊于乾隆五十三年(1788),书前有凡例、行状,有袁枚所作序言,有蒋士铨、李元叔、吴逢圣、汪中等及小姑
一卷。近代李天根(生卒年不详)撰。天根字澄波,四川双流人。是编系为初学而作的通习《说文》部首的书。采诸家明白显易之说为之注释,以密合之音改其反切,并且改正坊间刻本的讹错。又六书《说文》仅具象形,指事、
四卷。清于鬯(生卒年不详)撰。于鬯字香草,南汇(今属上海市)人。于氏于经子皆有论述,统名所著书曰《香草校书》、《香草续校书》。是书系《香草校书》之末四卷。依《说文》部次随文附说,广为征引清代注释《说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