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诗缉

诗缉

三十六卷。严粲(生卒年不详)撰。严粲字坦叔,邵武(今属福建)人。南宋经学家、文学家。曾任清湘令,有《诗集》一部(见《宋史·艺文志》)。《诗缉》是南宋时代较有影响的尊序派的代表作之一,与吕祖谦《吕氏家塾读诗记》并称“南宋说《诗》之善本”(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)。正文之前有《诗缉目录》一卷,篇目下标明诗旨,附有林希逸序和《自序》二篇,另有《诗缉条例》若干,为阅读《诗缉》的指南。正文部分以毛诗为底本,对《诗序》和诗篇进行逐章逐节的诠释,诠释时先要言不烦地总结其大意,然后再对音训,词义和章旨进行解释,这种先概括要点的方法在《诗经》注本中并不多见,便于入门和学习,这是其能广泛流传的原因之一。该书的特色还有:其一,采集众说而又时出己意。如论述大小雅的区别问题,旧说着眼于政之大小,而他则认为:“雅之大小,特以其体之不同耳。盖优柔委曲,意在言外,风之体也;明白正大,直言其事者,雅之体也。纯乎雅之体者雅之大,杂乎风之体者雅之小。”发前人之未发,也更近情理。其二注重“以诗言诗”(林希逸序语)。严粲早有诗名,解诗主张“涵咏三百篇之性情,则悠然见诗人言外之趣”(《自序》),是符合艺术规律的。因此,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赞道:“凡若此类,皆深得诗人本意。至于音训疑似,各物异同,考证尤为精核,非空谈解经者可比也。”该书也有不足之处,从总体上看仍恪守“风雅正变”之说及旧的说诗体系,个别地方,还有讹误。《诗缉》影响较大,其说常为朱熹《诗集传》,马瑞辰《毛诗传笺通释》以及当代唐莫尧《诗经全译》等所引用。现存善本有《严氏诗缉》元刻本(残存二卷一册),现藏北京图书馆。《诗缉》三十六卷十二册原题“朝奉大夫臣严粲撰”,现藏美国国会图书馆。《诗缉》三十六卷十六册,明赵藩刻本,现藏美国国会图书馆。《诗缉》三十六卷十二册,现藏北京大学图书馆。此外还有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文渊阁《四库全书》影印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十三经集字摹本

    四卷。清万青铨(生卒年不详)撰。青铨字蓬山,江西德化(今九江市)人,以学官终老。此书名曰“摹本”,但不同于一般供学生习字的仿影,所集者系经书之字,并详及音释篆韵。卷前有道光庚戌三十年林则徐序,赞之曰“

  • 尔雅补注残本

    一卷。清刘玉麐撰。刘玉麐(1738-1797)字又徐,江苏宝应县人。乾隆四十二年(1777年)拔贡,官郁林州判。历知象州、龙门、北流等县。卒于战乱。素好学,博通经史。游京师,得闻戴震、程瑶田等人论说,

  • 中星谱

    一卷。清胡亶(生卒年不详)撰。胡亶号励斋,仁和(今杭州市)人。博览群书,精研天文。是书所订经星四十五,二十八宿之外增以大角、贯索、天市、帝座、织女、河鼓、天津、北落师门、土司空、天囷、五车、参左肩、参

  • 周官学附周官辨非辨

    一卷。清沈梦兰撰。梦兰另有《周易学》,已著录。此书前有嘉庆十七年(1813)沈氏自记。是书杂引《司马法》、《逸周书》、《管子》、《吕氏春秋》、《尚书大传》、《大戴礼记》诸书,牵合附会,共分《沟洫》、《

  • 平吴凯旋录

    四卷。明朱泽编。朱泽字东渔,定海(今属浙江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嘉靖乙未,崇明有秦璠、黄艮、黄庠等人起事,官军屡受挫败。己丑,以明初大将汤和之裔孙汤庆为左军都督,充巡捕江淮总兵官督师,将其剿平。当地士大夫

  • 京山县志

    ①十卷,清吴游龙修,王演纂。吴游龙,字禹门,盛京辽阳(辽宁辽阳)人。王演,字鹿材,本县人,贡生,官大理评事。考京山,汉为竟陵县地,隋初置京山县,历代不改。县志自宋时附郡志,未有专书。明初沿宋志,志郡即

  • 四圣一心录

    六卷。明钱一本(1539-1617)撰。钱一本,详见《像象管见》条。该书在《像抄》的基础上,又舍数而言理。其言理,舍天而言人;其言人,又舍事而言心;推而至于性命。体例近乎语录,论说又多支离。如谓许由让

  • 说文假借例释

    一卷。清吴俜(其生平未详)撰。吴俜为广东鹤山(今高鹤县)人。是编亦专论六书之假借,其大旨谓古人字少,故依傍同声而寄其事。其说曰:“凡事物之无字者,皆得以寄之,此假借之本义。中古以后,文字日孳,古无其字

  • 四书讲义

    四十三卷。清吕留良(详见《四书朱子语类摘抄》)撰,其门人陈编辑。留良有感于读书士子,溺心科第,时文之外,不知其他,于是寄其意于批选时文与讲解《四书》。是书凡《大学》三卷,《论语》二十卷,《中庸》六卷,

  • 宛陵集

    六十卷。《附录》一卷。宋梅尧臣(1002-1060)撰。梅尧臣,字圣俞,宣州宣城(今安徽宣城县)人。北宋文学家。仁宗时,赐进士出身,为国子监直讲。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。宋初诗文尚沿唐末五代之习,柳开穆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