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韵摘要
一卷。书者与刻者皆不知姓名。其字高不过一寸,每行十字。宋代贾似道曾缩《兰亭》为小册,名之《玉枕》,为法帖中之最小者,但其高也有数寸。而此册中字之小,从来刻帖者不曾见,字数超万,楷法工整,不知当时如何奏刀,实为绝迹。而且其书用笔结字,朗爽有法度,非巧工不能刻,非巧工也无法拓。全篇无丝毫模糊、敷墨极浓。此帖按其纸墨与雍正、乾隆间内府拓帖相似。版本不详。
一卷。书者与刻者皆不知姓名。其字高不过一寸,每行十字。宋代贾似道曾缩《兰亭》为小册,名之《玉枕》,为法帖中之最小者,但其高也有数寸。而此册中字之小,从来刻帖者不曾见,字数超万,楷法工整,不知当时如何奏刀,实为绝迹。而且其书用笔结字,朗爽有法度,非巧工不能刻,非巧工也无法拓。全篇无丝毫模糊、敷墨极浓。此帖按其纸墨与雍正、乾隆间内府拓帖相似。版本不详。
二十卷。王闿运(1832-1916)编选。王闿运,字壬秋,一字壬父,晚号湘绮,时称湘绮老人。湖南湘潭人。咸丰二年(1852)举人。曾客曾国藩幕府。后荐授翰林院检讨,加侍读。辛亥革命后,任国史馆长,兼参
十四卷。元宋禧撰。宋禧初名元禧,后改名禧。字无逸,号庸庵。生卒年不详。余姚(今属浙江)人。元至正十年(1350)中浙江乡试。补繁昌教谕。明初预修《元史》,其中“外国传”自高丽以下悉出其手。书成不受职,
一卷。明黎民表编。黎民表,字维敬,自号瑶石山人。从化(今属广东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嘉靖十三年(1534)举人,授翰林院孔目,迁吏部司务。以能文用为制敕房中书。后加官至参议。此编系其家居唱和之诗。卷首自序
八卷。清戴钧衡撰。本书没有序例,对于蔡沈的《书集传》以及与之相左的诸家之说,戴氏感到疑而未安的,则援引他说以证之,有些地方则直陈己见,以求其是,补《书传补商》之不足。比如其中解说“肇十有二州”,认为分
见《袁督师计斩毛文龙始末》。
四卷。《补遗》一卷。清朱铭盘(1852-1893)撰。朱铭盘字日新,号曼君。江苏泰兴人。光绪八年(1882)举人。入吴长庆金州军幕,以积劳成疾,卒于军中。朱铭盘,年少家贫嗜古,诗才绝世。尝从方浚颐受业
二十四卷首一卷补志一卷。清张超等监修,曾履中、张敏行纂。张超,曾任汉州知州。曾履中,汉州人。张敏行,甘肃人,进士。《续汉州志》同治八年(1869)刻本,此志二十四卷又分为八集,盖以易卦别之。卷一至卷三
一卷。金鹤仲(生卒年、生平事迹不详)撰。《菩提达磨大师传》一书,是佛教传记体之书。此传大体是抄撮《传灯录》、《正宗记》诸书,排比连贯而成。禅宗中有关菩提达磨之传说,可说是此传为最后一次结集。菩提达磨(
六卷。明张适(1330-1394)撰。张适,字子宜,江苏苏州人。幼时颖悟,七岁能赋诗弹琴,十岁通五经,十三岁应江浙乡试,时人以为圣童。明洪武初,以秀才举,擢工部都水郎,因病未到任。复以明经举,授广西理
十卷。外集一卷。元赵孟頫(1254-1322)撰。孟頫字子昂,号松雪道士。湖州(今浙江湖州)人。宋太祖之后,宋亡居家,会程钜夫访遗逸于江南,以孟頫入见忽必烈。授兵部郎中,累官至翰林学上承皆。论其才艺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