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说经

说经

三卷。清韩泰青(生卒年不详)撰。泰青字南月,别号渔津老人,江苏萧山(今属浙江省)人。泰青之父韩仲遹,字绍闻,好学不倦,家有藏书数千卷,圈阅九遍,论著颇富。泰青幼承父学,后又师从蔡柯山、周青崖。所著《说经》原有二十余卷,后附《杂记》及《说庄》、《说骚》,仁和杭世骏所作序称:“南有《经说》折中程朱,佐以公孙龙之奥衍,驭以庄周之汗漫”,决非溢美之辞。泰青所学以程、朱为宗,但本书却大体上力主其同乡毛奇龄之说。本书相信古文《尚书》,认为晋代秘府所藏有其经文,梅赜所奏,正是安国之传。又认为伪《泰誓》一篇,原为伏书,因此《史记》记载伏生壁藏之数为二十九篇,传伏书的人,为替伏生避讳,减去一篇,称为二十八篇,却不知《史记·周本纪》、董仲舒《天人策》即已引用其文,哪能说它出于孝、宣之时。按,这一见解发前人之所未发。论“居东”即为“东征”,虽然没有直接援引毛奇龄之说,但其意实在本于毛说。只有关于《尧典》较多缺文一条,不以毛奇龄的《补舜本纪》为然,这就不是有所偏袒了。至于文王称王,以《诗》所咏《灵沼》证之,周公践胙,以《书》所言“复辟”证之,都显明切要。论《诗》不取朱熹“淫诗”之说,并引宋黎以《常经论》说,少时读箕子《禾黍歌》,忧思流涕,稍大读《郑风·狡童》诗,而淫心顿生,出去见到邻妇,一举一动都象在目挑心招。这就象“彼狡童兮,不与我好兮”二句,一个读后产生忠心,一个读后滋生淫心,乃是由于有不同的理解。因此朱熹《集传》之作,不免罪孽。反驳“淫诗”之说,从来没有如此痛快淋漓的。其说《春秋》,论三正时月都改,说《礼记》,认为系汉儒编成,可用是否合于义理来加以取舍,确为通识。其他众说,由此类推可知。有乾隆刊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倦游楼经解

    一卷。清末谌百瑞撰。百瑞字立武,湖南溆浦县人,生卒年不详,诸生,曾问学于艾作模。艾作模有《留子国考》,信毛传郑笺而非议朱熹集传,仍不知“子国”、“子嗟”为谁的后裔,受邑在何王何世。谌百瑞则广征博考,确

  • 古赋辨体

    八卷。《外集》二卷。元祝尧(1318年前后在世)编。祝尧,江西上饶人,延祐五年(1318)进士,官无锡州同知。生卒年不详。书中收《楚辞》及两汉以至宋人辞赋,每朝录数篇,以辨其体格,凡八卷。外集二卷则拟

  • 性理谱

    五卷。清代萧企昭撰。萧企昭字文超,汉阳(今属湖北)人,顺治贡生。尊尚朱熹学说,极力诋斥王守仁学说,著有《客窗随笔》、《暗修斋日记》、《杂笔》等。作者逝后,其兄萧广昭把他的著作汇成一集,定一总名即是《性

  • 四书心解

    不分卷。清王吉相撰。王吉相字天如,邠州(今陕西邠县)人。吉相曾问业于李中孚,潜心于性命之学。是书大概系其家居养病时所作。自序谓“心解者何?解心也。治心而不解心,恐讲习讨论之总无当于心”。其书自抒心得,

  • 禹贡汇解

    六卷。清洪兆云撰。洪兆云字虞卿,湖北黄冈人。本书有其从子洪良品序。书之大要是按照九州的次序,汇集《禹贡》诸家解说。至于和《禹贡》不相吻合的,则全部收录于卷首,称之为“考辨略”。本书开篇还有《九州歌》、

  • 诒晋斋法书

    十六卷。清成亲王永瑆(1752-1823)书,钱泳(1759-1844)汇刻。永瑆,清宗室,封成亲王,乾隆第十一子,号少厂,一号镜泉,别号诒晋斋主人。永瑆工书,出于二王,临摹唐宋各家,尤法赵松雪,造诣

  • 通鉴总类

    二十卷。宋沈枢编撰。沈枢字持要,德清(今浙江德清县)人,南宋绍兴年间(1131-1162年)进士,官至太子詹事、光禄卿,生卒年不详。所编《通鉴总类》,仿照《册府元龟》体例,将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一书中所

  • 敬乡录

    十四卷。元吴师道(详见《战国策校注》)撰。本书为补宋洪遵《东阳志》中所记人物之缺而作,始自梁朝,迄于南宋末。每人皆先述其事迹,后录其诗文,并间有吴氏考证、按语。体例略近元好问《中州集》,但元氏借诗以存

  • 民国福建通志

    三百十一卷,民国福建通志局纂修。福建省自宋梁克家《三山志》后,记舆地者,不下数十家。惟明黄仲昭《八闽通志》颇称善本。民国初年,国会建议中央政府督各省修志。闽省当局因设通志局,主持重修通志。几经努力,终

  • 曹氏墨林

    二卷。清曹素功撰。曹素功,字圣臣。歙县(今安徽歙县)人,生卒年不详。岁贡生,善于制墨。曹氏所制墨品有紫玉光、天琛、苍龙珠、天瑞、豹囊、丛赏、青麟髓、千秋光、笔花、岱雪、寥天一、薇露、浣香玉、五珏文、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