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读雪斋金文目手稿

读雪斋金文目手稿

一卷。清孙汝梅撰。孙汝梅,字春山,顺天大兴(今属北京市)人。光绪六年(1880)进士。官兵部主事、马馆监督。有《六朝碑目考》、《敬吾心室彝器款识拓本考释》等著作。其他如《续雪斋古泉存考》、《论泉绝句》等很多著作原稿,未及付印,多毁于庚子之变。此残稿亦劫余之物。书前有孙氏小像,次为朱嶲瀛所撰孙氏传,又次为丁卯十二月冯汝玠序,又次为其次子孙达所录王莲生致孙氏手札,末有其从孙孙壮题识,及姚华识语数则。书中皆孙氏自录所藏金文拓目。原稿本分四册,以高、文、典,策四字为次序,册内一器一签,粘帖于册上,以便随时移易。庚子劫余,仅遗此册内签条若干。其从孙孙壮,乃依类辑为此编。本编所辑,虽非孙氏藏拓全目,而计其数,仍有三百余条。每一拓目之下,多录原铭,并一一记其器的收藏者。其旧释器名文字有误者,亦间或附加订正。与张廷济《清仪阁集古款识》、陈介祺《东武刘氏款识》一样,均为手写,可称鼎足。而视其所记,则较张、陈两家手编详实。如毛公鼎、系彝器中唯一重器,为陈介祺所藏。至于其器的出处,陈氏始终秘而不宣,即使陈氏手写的藏册目亦讳言其详,使诸考古家引为憾事。吴氏《捃古录》目录,虽注明藏于陈氏之家,而其所得之年月、地点,仍无可考。此册所录朱氏跋语,记其为咸丰二年(1852),得之于都门。这对于了解古器物的掌故,可资考证。有影写本流传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日损斋笔记

    一卷。元黄溍(1277-1357)撰。黄溍字晋卿,又字文卿,婺州义乌(今属浙江)人。延祐二年(1315)赐同进士出身。历任台州宁海县丞、应奉文字、同知制诰、国史院编修官、翰林直学士、翰林侍讲学士等。卒

  • 谷城山馆诗集

    二十卷。明于慎行(1545-1607)撰。于慎行,字可远,更字无垢,东阿(今属山东省)人。隆庆二年(1568年)进士,官至礼部尚书、东阁大学士。谥文定。慎行学有原委,贯穿百家,著有《谷城山馆诗集》、《

  • 元清乐府小令十二种

    十二卷。不著撰人。是编汇辑《张小山小令》二卷、《乔梦符小令》一卷等,共六七种,书随刊随印,散见各处,不知所刻共有多少种。以所汇刻者皆由元迄清诗词小令,故题曰元清小令。每卷所记,皆注其年月,可以考其出处

  • 见闻录

    八卷。明陈继儒(1558-1639)撰。陈继儒,字仲醇,号眉公,又号麋公,松江华亭(今上海松江县)人。终身隐居、杜门著述,辞官不荐。诗书画文皆通、名重一时。著述宏当,有《建文史》等三十余种。《见闻录》

  • 白香山诗集

    四十卷。附录《年谱》二卷。清汪立名编。汪立名生平,详见《钟鼎字源》(辞目)。此书为白居易诗集笺注本。唐白居易作《长庆集》诗文各半,汪立名引宋祁之言,认为白居易长于诗而其文未能称道,因别刊其诗,以成此集

  • 全州志

    十二卷。首末各一卷,清黄德星纂修,李宏湑续修。黄德星,字聚东,广东陆丰人。雍正二年(1724)举人,乾隆二十(1755)年至二十二(1757)年任全州知州。李宏湑,江苏甘泉(今江苏江都)人,贡生。乾隆

  • 周易杂卦证解

    四卷。清末周善培撰。周善培,浙江诸暨人。其余不详。此书为研究《周易》互卦的专门之作。作者认为《系辞传》中有“杂物撰德,辨是与非,则非其中爻不备”之说,这里的“杂物”即是互卦。还认为不说互卦而说是杂卦,

  • 西山群仙会真记

    五卷。旧本题华阳真人施肩吾(生卒年不详)撰。施肩吾,唐道士,字希圣,睦州分水(今属浙江桐卢)人,唐元和十年(815)进士,隐于洪州西山(今属江西新建县西,一名南昌山)修道,号华阳真人,又号栖真子。相传

  • 检心集

    十四卷。清闵则哲(生卒年仕履不详)撰。闵则哲字睿先,应山(今湖北省应山县)人。《检心集》是闵则哲的一部杂编之作,以语录讲义杂著与杂文参错成书,包括《说书管见》四卷,《又说书》一卷,《订学肤言》二卷,《

  • 旗亭记

    二卷。清金兆燕(约公元1775年前后在世)撰。金兆燕,字钟越,一字榕亭,号兰皋生,全椒(今属安徽)人。他幼年聪敏,号称神童,中乾隆三十一年(1766)进士,历任国子监博士、扬州郡学教授。工诗词,兼擅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