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重修安徽通志

重修安徽通志

三百五十卷,附补遗十卷。清吴坤修等修,何绍基、杨沂孙等纂。吴坤修(1816-1872),字竹庄,江西新建人。监生,从戎积功,官至安徽布政使。好读书,喜为诗,刻有《半庙园丛书》三十种,著有《三耻斋诗集》十卷。何绍基(1799-1873),字子贞,号东洲、猿叟,道州(今湖南道县)人。道光进士,官编修,著有《惜道味斋经说》等。《安徽通志》,自道光间创修之后,中经战乱,文献之征,百不一存,通志之修,势不容缓。安徽巡抚原任安徽布政使吴坤修等乃于同治八年(1869)设局,九历寒暑,至光绪四年而全书告成,厘为三百五十卷。此志的体例是在道光志的基础上增为十一志。旧志列“皇言纪”于卷首,此则列入卷数,以补旧志科目。旧志以“列女”统于“人物”,此则以“列女”别为一志。兵事一目,所收捻军史料,搜罗宏富,尤为可贵。其凡例云:是志内容“有增损旧文,改易引证,考订讹误,补缀遗忘、悉援诸史乘之类或分注以明所本、或按以存所疑,均附入各卷中”。书中增入咸、同间的记载,是安徽省的一部最系统、最完备的通志。有稿本、清光绪四年(1878)刻本、清光绪七年(1881)冯焯校补刻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唐子西集

    二十四卷。宋唐庚(1071-1121)撰。唐庚,字子西,眉州丹陵(今四川丹陵县)人。进士出身,为宗子博士。宰相张商英荐其才,除提举京畿常平。商英罢相,他也被贬置惠州。后遇赦,复官承议郎,提举上清太平宫

  • 古雪堂文集

    十九卷。清王令(约1766年前后在世)撰。王令字仲锡,渭南(今陕西省西安市)人,生卒年均不详。由拔贡生官至广东按察使。王令工诗文。本编“乃其所著杂文,词多蹇涩,似沿其乡文翔凤余派,又好用释典,颇杂宗门

  • 春秋左传要义

    三十一卷。宋魏了翁(详见《周易要义》)撰。此书亦其所辑《九经要义》之一。其体例亦同于诸经要义,乃节录先儒注疏之文,每条之前,各为标题,而系以先后序第。魏了翁《李明复春秋集义序》云:“余尝览诸儒之传,至

  • 宝鼎斋帖

    四卷。明董其昌书,上海吴之骥(生平不详)刻。董其昌书迹刻本曾极盛一时,流播甚广,但为董氏所自定的刻帖则只有五种,该帖便是其中之一。董书刻本多为行草,该帖则皆为小真书,且篇幅完整,于每篇之后,还有董氏自

  • 肥城县乡土志

    九卷。清李传煦纂修,钟树森续修。李传煦,邑人,优廪生出身。钟树森,桐城人,进士出身,光绪三十一年(1905)任肥城县知县。时朝廷命各州邑纂修乡土志,以为学校历史地理教科书之参考,并由学部制定纲目义例,

  • 论语大学偶记

    一卷。清汪德钺撰。德钺有《周易偶记》。是书敷畅朱义,颇有新得,其说《论语》谓朱论以“效”与“觉”释“学”字,后人或肆诋病,德钺据《易》与《白虎通》证之。说《大学》一篇,自“诚意”以至“平天下”皆从发处

  • 东浦词

    一卷。宋韩玉撰。当时有两个韩玉。一为元刘祁《归潜志》所载,其人字温甫,燕地人,擢第入翰林,为应奉文字,后为凤翔府判官,大安间为陕西帅府檄授都统,终于金;一为宋叶绍翁《四朝闻见录》所载,其人曾与司马文季

  • 连州志

    十二卷。清杨楚枝修,吴光纂。杨楚枝,云南太和县人,举人,乾隆三十三年(1768)任知州。旧志在宋代有《湟川集》,漫不可考。明弘治间,知州夏镐始修,万历、顺治、康熙间续有编辑。乾隆三十三年(1768)知

  • 算法统宗

    又名“直指算法统宗”十七卷。明程大位(1533-?)撰。程大位字汝思,号宾渠,安徽休宁人。少时善算学,对文字学和数学感兴趣。壮年游吴楚经商二十余年,遇有算数书籍,辄厚值购读,收罗了许多古代与当代的数学

  • 韩柳年谱

    八卷。其中《韩文类谱》七卷,为唐韩愈年谱,宋魏仲举撰。魏仲举,建安(今福建建瓯)人。庆元中书商,曾刊《韩集五百家注》,遂辑吕大防《韩吏部文公集年谱》、程具《韩文公历官记》、洪兴祖《韩子年谱》,编成此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