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韵法横图

韵法横图

一卷。明末李世泽撰。李氏字嘉绍,上元(今南京市江宁县)人。如真先生(李登)之子。是书初名《切韵射标》,梅膺祚取之与《韵法直图》相配,改称《韵法横图》,附刻于《字汇》后。梅氏序云:“是为李嘉绍氏所作者也,曷为而有是作也?等韵自音和门而下,其法繁,其旨秘,人每惮其难而弃之。曰:吾取青紫,奚藉是哉!故世有穷经皓首之儒,而反切莫知,敝相仍也。嘉绍氏以四例该等韵之十三门。褫其繁以就于简,阐其秘以趋于明,令人易知易能,不有功于后学哉!……余先是得《韵法直图》,其字从上而下也;是图横列,则以‘横’名,一直一横,互相吻合,犹《易·卦》然,先天后天,其图不同而理同也。韵法二图,盖仿诸此。”此书正图横列三十六字母,但端组与知组、帮组与非组,精组与照组俱相并,实为二十三行,与《四声等子》相同。纵列韵部,并分别注明各韵的呼类。纵横交会处列所切之字。平上去入四个调类分别列图,平、上、去分别各列二图,入声列一图。平上去韵多,一图排不下,所以各列二图,如平一终于“皆”韵,平二始于“瓜”韵。分列二图并不是平上去各分两个调类。本书分四十二个韵系,包括入声韵十六部。每韵皆注明呼类,呼的名称较《韵法直图》少“咬齿呼”、“舌向上呼”,其余相同。在分韵列字上,《横图》与《直图》略有不同,如“崩烹”等字。《直图》列于觥韵,是读为〔uη〕,而《横图》列在庚韵,则是读为〔η〕。在声母方面,此图还保存全浊声母,但从李氏于图后注“词,思浊”、“详,襄浊”等语看来,表明实际语音中全浊音已消失,所以才特别加以强调。声调分平上去入,平声不分阴阳。此书李氏所以称为《切韵射标》,是由于他所创立的求切音之法名“标射切韵法”。关于此法,李氏在谱后曾加以说明,他说:“右谱为切韵(案指拼切字音)而作也,名曰‘标射切韵法’。盖射者先立标的,然后可指而射焉。谱内最上一列三十六字,皆标也。今以两字切一字,上字作标,下字作箭,如‘德红切’,先审‘德’字在入声内与‘革’字同韵,便在‘革’字横列内寻看顶上是‘端’字,即定‘端’为标矣。次审‘红’字在平声内与‘公’字同韵,便在‘公’字横列内看端标下,乃是‘东’字是也。”这是李氏所列“正法”,实即音和切法。他又恐“箭到遇空,即不空而于意未安”,于是又立“隔标”、“隔列”、“浊声”等三活法,试图解决类隔切问题。“三活法”说明李氏分韵列字与实际语音有矛盾,所以要到不同声类、不同韵类、不同调类里去寻求字音。赵荫棠《等韵源流》斥李氏“骑古今南北之墙”,所以才“弄出三活法的怪状”,认为是无法解决问题的。是书除附刻于《字汇》后之外,尚有《青照堂丛书》本(名《切韵射标》)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于忠肃集

    十三卷。明于谦(1398-1457)撰。于谦,字廷益,浙江钱塘(今杭州)人。永乐十九年(1421)进士。任监察御史,河南、山西巡抚,普平反冤狱,赈济灾荒。正统十四年(1449)土木之变后,从兵部侍郎升

  • 通鉴纲目释地纠谬

    六卷。补注六卷。清张庚(1685-1760)撰。庚字长庚,一字浦山,号瓜田,晚号弥伽居士,秀水(今浙江嘉兴)人。乾隆元年(1736)举博学鸿词。著有《通鉴纲目释地纠谬》、《画徵录》、《强恕斋诗文集》等

  • 大学古文参疑

    一卷。明刘宗周(1578一1645)撰。宗周字起东,号念台,称蕺山先生,浙江山阴(今绍兴)人。明哲学家。其学提倡“诚敬”、“慎独”,著有《刘子全书》。是书就高攀龙所定本,次“诚意”一章于知本之下。但是

  • 律吕新书初解

    二卷。清张琛撰。琛字问斋,顺天宛平(今北京市)人。此书以宋蔡元定《律吕新书》为本,逐节疏解,成此《律吕新书初解》二卷。蔡氏本三之定法,以黄钟实数推明十二律之实数,寻其相通之道,其不据长短之实形,而仅凭

  • 读书记疑

    十六卷。清王懋竑(1668-1741)撰。王懋竑生平事迹见《朱子年谱》条。此书主要内容为考订经史,又名《白田草堂续集》。卷一至卷四考订群经,有卷一《周易》,卷二《尚书》,卷三《礼记》、卷四《礼记》、《

  • 礼记审议

    二卷。清叶大庄(?一1898)撰。叶大庄,福建闽县(今闽侯)人,字临恭,号损轩,室名有小玲珑阁(有《小玲珑阁词》)、曼殊庵、偕寒堂(有《偕寒堂校书记》)、写经斋(有《写经斋》文稿等),一作写经堂。同治

  • 音分古义

    上下两卷,附一卷。清戴煦撰。煦字鄂士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其精于算学,善于画,尤勤于律吕。曾辨正七律之说,谓凡神与人以数合,以声昭,然后相应,故以七同神人之数而以律和神人之声。七律七同实涉附会。其与

  • 无欲斋诗钞

    一卷。明鹿善继(1575-1636)撰。鹿善继(一作继善),字伯顺,河北定兴人。万历四十年(1613)进士。授户部主事。崇祯初为太常寺少卿。后清兵攻定兴,城陷而死。谥忠节。著有《四书说约》等。是集为所

  • 仓颉训诂

    一卷。汉杜林(?-47)撰。清马国翰辑。杜林字伯山,扶风茂陵(今陕西咸阳西)人。杜邺之子,历位列卿,官至大司空。长于文字之学,著有《仓颉训诂》等。是书《汉书·艺文志》作《仓颉故》,《隋书·经籍志》云“

  • 四库全书

    三千五百零三种,七万九千三百三十卷。是我国历史上最大一部官修丛书。乾隆年间,清王朝政治经济正臻全盛时期,学术研究也因朴学的兴盛而呈繁荣景象。大批学者遵循汉儒训诂方法研治古籍,深感有将古今著作汇为总集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