勒雷
【综】 瑶族姓。世居云南金平城关镇、一区平安寨,属红头瑶,汉姓为李。又分勒雷布(大李)、勒雷锡(二李,又称红李)、勒雷迈(青李)、勒雷间(汉李)、勒雷干厄(半截李)(117)。
【综】 瑶族姓。世居云南金平城关镇、一区平安寨,属红头瑶,汉姓为李。又分勒雷布(大李)、勒雷锡(二李,又称红李)、勒雷迈(青李)、勒雷间(汉李)、勒雷干厄(半截李)(117)。
读音:fén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,60,63)。罕见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转引 《姓苑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jiǔ qiè【综】 唐时有久且洛生,为廓州(故治在今青海化隆西)刺史,贞观三年破羌人拓跋赤辞,见《唐书·党项传》(21,60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收载并注此音。《姓氏考略》
读音:Chìlè历史上少数民族之姓。一作“敕勒”。其源不一:①或以部为氏,古有勅勒部,族人或以部为氏,详见“敕勒”条;②或以国为氏,古西域有勅勒国,其后或有以国为氏者。
读音:lǐn周官廪人之后,以官为氏。(见《姓氏考略》)罕见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周官廪人之后,”廪人,《周礼·地官》 之属,掌管出纳米谷。此以官为氏。廪,或作“廪”,或作“禀”
读音:bá yě【源】 北魏时代北复姓。其先出自铁勒斛律部,后降蠕蠕。拔也稽余裔入归北魏,遂以部名拔也为姓(27,242)。【变】至隋时改称拔曳固(60)。【人】拔也恶蚝,北周时夏州刺史,后镇秦州(1
读音:shì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21,24)。【布】 上海、湖北武汉(91)、山东新泰(359)、五莲(290)、福建泰宁(295)、浙江萧山(209)、江山(325)、台湾台北、台中、高雄(64,6
读音:sì郑公子騑,字子驷,其孙乞,以王父字为氏。(见《世本》)▲<春秋郑>驷偃,大夫。<汉>驷钧,齐王襄舅。
读音:ěr mián西魏赐段永昌为尔绵氏,后改为绵氏。(见《魏书》)
读音:Duóè【源】 春秋时宋襄公下大夫铎遏章之后(21,63)。或晋大夫铎遏寇之后(7,60)。【望】 绛郡(7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其注云: “宋襄公下大夫铎遏章 (之后
读音:Mòbǐshí【综】傈僳族姓。以狐为原始图腾的氏族名,汉姓为胡(150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