斡亦剌
【源】斡亦剌,又译外剌、猥剌,复数为斡亦剌惕。蒙古的一部。居于色楞格河支流德勒格尔河以北地区。明时称瓦剌(397)。当以部为氏。【人】也不干,斡亦剌氏,尚延安公主,封延安王。脱亦列赤,斡亦剌氏,尚元太祖女阔阔干公主(399)。
【源】斡亦剌,又译外剌、猥剌,复数为斡亦剌惕。蒙古的一部。居于色楞格河支流德勒格尔河以北地区。明时称瓦剌(397)。当以部为氏。【人】也不干,斡亦剌氏,尚延安公主,封延安王。脱亦列赤,斡亦剌氏,尚元太祖女阔阔干公主(399)。
读音:Qìngjì【源】系自姬姓。吴王僚之子庆忌之后,见《姓苑》(7,9,12,15,17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云: “姬姓,吴公子庆忌之后。”此以名为氏,系出姬姓。
读音:Nǚxù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引 《中国姓氏集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罕见姓。”未详其他。
读音:zǎo【源】 ①明时云南永昌府瓦甸(今腾冲县北)安抚司安抚使早贵,山(今缅甸克钦邦之恩梅开江以东至我国泸水县界一带)长官司正长官早章(传3代),副长官早瓮(传2代
读音:Tǒu钭姓的来源出自姜姓。相传战国时期,田氏代齐,原齐国国君康公被放逐到海上,生活十分艰苦,居洞穴,食野菜,以酒器钭作釜锅,用以烹煮食物,其支庶子孙后来便以酒器钭为姓,称为钭氏。钭姓历史
读音:mù【源】 ①春秋时宋襄公之庶兄,公子目夷之后,以王父字为氏(15,21,60)。②景颇族姓。【布】 河南林县(343)、安徽淮南(362)、广西合山(367)、广东(92)、云南畹町等地均有此
读音:Yèsùbù【源】 金时女真人姓(71)。【变】 清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作〔旺札卜〕(24)。【望】 陇西(71)。
读音:jì lǎo nán【源】 系自子姓。见《潜夫论》(5,63)。宋公族之后有季老男氏,见《路史》(60)。历史上罕见之三字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。其注引 《路史》云: “宋后有季老男氏。”此
读音:Tèlǔ’ěr【综】 清镶蓝旗满洲马甲齐兰保之妻为忒鲁尔氏(260)。
读音:yōng【源】 鄘氏即商都之地(故城在今河南新乡西南)。武王伐纣,分其地为三监,自纣城而南谓之鄘楚丘,鄘地也,管叔尹之。及三监叛,周公伐之,而并其地为卫,鄘国灭,子孙以国为氏(15,17,60)
读音:Tǔmén【综】 北魏时改代北姓吐门为门氏,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(7,12,60)。一作叱门氏(60)。一说,吐门系叱门之讹(70)。亦作〔徒门〕(416)。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