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cì

【源】 ①春秋时楚公族之后有次氏,见《路史》(17,60)。②匈奴人姓。汉武帝元鼎四年,次公来降,封僚侯。五年,坐酎金免,见《汉书》(21,242)。【变】 一作佽,亦作兹(21,26,60)。【望】 楚郡(17,418)。【布】 内蒙古乌审旗(369)、江苏启东(311)、上海嘉定(351)、安徽淮南(362)、广西钦州(364)、四川富顺(395)、陕西(92)、台湾花莲(68,261)、山西、河北石家庄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次非,春秋时荆国勇士,亦作佽非,或兹非(21,26)。次益,明时河北获鹿人,宣德中任河南浙川知县(15,21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河北之获鹿,山西之太原、大同、阳泉、长治、朔州、榆次,青海之天峻,湖南之益阳等地有分布。汉族、藏族、傈僳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 之 《氏族略》 亦俱收载,郑樵将其归“以次为氏”之列。古代楚有次非,《吕氏春秋》载: “荆有次非者,……得宝剑干遂。还反涉江,有两蛟夹绕其船,次非攘臂祛衣拔宝剑曰: ‘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。弃剑以全己。余奚爱焉?’ 于是赴江刺蛟,杀之而复上船,舟中之人皆得活。荆王闻之,仕之执圭。” 《姓氏考略》 注云: “《路史》: ‘楚公族有次氏。’ 一作 ‘佽’,又作 ‘兹’。”

汉代有次公; 唐代有次应神; 明代有次益,淅川知县; 又有次摅,广东都司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Rèn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江武苏进有此姓(314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榆次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读音:Líng现行罕见姓氏。今河南之义马有分布。此姓系义马市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源。(按:蔆,《集韵》或作“菱”。是蔆、菱本为一姓。或用以分族?乃以草名为姓氏。)

  • 布爾圖

    读音:Bùěrtú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。世居克什克腾(一作克西克腾)(23,63,260)。清代蒙古族姓氏。世居克什克腾地方,为蒙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

  • 读音:Kǎi【源】见《姓苑》(7,15,17)、《广韵》(11,239)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收载; 《姓氏词典》引《姓苑》亦收,未详其源。

  • 读音:Xiè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24,62)。【人】 爕元围,宋咸平年间进士(24,62)。罕见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归入声部。其注云: “见 《姓苑》,宋爕元围,咸平进士。” 《中文

  • 赫依

    读音:Hèyī【源】彝族姓。属雕乌家支(375)。

  • 海來

    读音:Hǎilái现行彝族姓氏。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。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他。

  • 成湯

    读音:Chéngtāng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63)。

  • 读音:Zhī/Jy,Jr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浙江余姚(389)、江苏武进(314)等地均有此姓。

  • 读音:Yóu尤姓来源有三个。一是出自沈姓。五代时有王审知, 在福建称闽王, 他下诏避讳“审” 字及与其同音的字。沈氏为避“审” 字讳而改为“尤”。二是在东汉时已见“尤” 氏的记载。《后汉书》卷七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