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長孫

長孫

读音:Zhǎngsūn

【源】 ①春秋时齐公族有长孙氏,见《路史》(17,26,62)。②北魏时鲜卑人姓。其先与魏主拓拔氏同源。北魏献帝以次兄为拔拔氏,后改为长孙氏(7,11,12)。【望】 济阳(17,21,60,418)。【布】 上海、辽宁沈阳(91)、陕西(92)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长孙修,春秋时齐大夫,后食邑于唐,其孙仕齐,号唐孙氏(26)。长孙蒿,北魏时相州刺史、北平王(242)。


现行较罕见复姓。今上海、辽宁之沈阳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 “出自拓跋郁律。生二子: 长曰沙莫雄; 次曰什翼犍,即后魏道武皇帝祖也。后魏献帝拓跋与邻七分国人,以兄弟分统之。沙莫雄为南部大人,后改名仁,号为拓跋氏。至孝文帝,以拓跋为皇枝之长,改为长孙氏; 以与邻长兄为纥骨氏; 次兄普氏改为周氏; 帝拓跋氏改为元氏; 次兄为达奚氏; 次兄为伊娄氏,改为娄氏; 次兄敦邱氏,改为邱氏,次兄俟氏,改为万俟氏; 又,叔父之后乙旃氏改为叔孙氏; 疏属车焜氏改为车氏,是为十姓。”或按: “北朝之制��文采不足而古道犹存。 观武王得天下封同姓五十国而兄弟之国下有六。今献帝十姓而七分兄弟其国,岂非成周之道乎?元魏之起甚微,其后盛强,奋有中原,垂百六十载,岂无所自而然!” 又 《中文大字典》 注引 《旧唐书·长孙无忌传》亦称:“其先出自后魏献文帝第三兄,初为拓跋氏,宜力魏室,世袭大人之号,后更为宗室之长,改姓长孙氏。”② 《姓氏考略》 注引 《姓氏寻源》 则称: “汉《艺之志·孝经》 有 《长孙氏说》 二篇; 《儒林传》:‘王吉授 《韩诗》於长孙顺’,是长孙氏不始拓跋也。”望出济阳。

北魏有长孙冀归; 唐代有长孙无忌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Shǐ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现代罕见姓(73,91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太原、忻州等地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收载,《新编千家姓》亦收,未详其源。

  • 庶其

    读音:shù qí【源】 ①春秋时邾大夫庶其之后(6,7,9,12,60)。②春秋时莒纪公庶其之后,见《姓考》(17,6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邾大夫庶其之后。

  • 參烈寳昆邪

    读音:Cānlièbǎokūnxié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明史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戈色

    读音:Gēsè现行藏族姓氏。今四川之道孚有分布。此姓系道孚县公安局提供,本为房名,以房名为姓。

  • 連佳

    读音:Liánjiā【综】清正蓝旗满洲鸟枪护军得清之妻为连佳氏(260)。

  • 鐵木兒

    读音:Tiěmùér《姓氏词典》收载,其据《二十五史人名索引》注云:“蒙古族姓氏。元有铁木儿·不花、铁木儿·塔识。”(按:疑此即“帖木儿”之别译。铁木儿·不花,当是“帖木儿·补化”之别译。

  • 读音:mén周礼公卿之子,入王端门,教以六艺,谓之门子,其后为氏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·以地为氏》)叱门氏、吐门氏、库门氏,均改为门氏。(见《魏氏·官氏志》)▲<后魏>门文爱,山阳人。<

  • 句章

    读音:gōu zhāng【源】 句章,春秋时越国之邑(故城在今浙江慈溪西南35里城山渡之东),以邑为氏(11,15,17,60)。【人】 句章昧,战国时越大夫,见《战国策》(11,17,60)。历史上

  • 读音:xiāng【源】 ①襄,春秋时齐大夫食邑,因氏。《左传》齐有襄罢师、襄伊(17)。②系自姬姓。春秋时鲁庄公之子遂,字仲,襄为其谥,子孙以谥为氏。仲居东门,亦称东门氏(11,12,15,17,60

  • 來兀

    读音:Láiwù【源】 西夏人姓(240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