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诗词古文>戎昱生平

戎昱生平介绍

戎昱,(744~800)唐代诗人。荆州(今湖北江陵)人,郡望扶风(今属陕西)。少年举进士落第,游名都山川,后中进士。宝应元年(762),从滑州、洛阳西行,经华阴,遇见王季友,同赋《苦哉行》。大历二年(767)秋回故乡,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幕府中任从事。后流寓湖南,为潭州刺史崔瓘、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。建中三年(782)居长安,任侍御史。翌年贬为辰州刺史。后又任虔州刺史。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职,流寓桂州而终。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。名作《苦哉行》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。羁旅游宦、感伤身世的作品以《桂州腊夜》较有名。>>查看戎昱的诗词古文

野史逸闻

晋公韩滉镇守浙西,戎昱是其属内的刺史。郡内有一名侍酒***,善于唱歌,姿色也很娴雅标致,戎昱对她有深厚的感情。浙西乐将听说这位***善于唱歌,便告诉了韩滉,将她召来安排在乐妓队伍里。戎昱自然不敢挽留,立即于湖上游宴时写作歌词赠给她,并且说:"到那里以后,让你唱歌时,一定要首先唱这曲歌词。"到了浙西后,韩滉为她设筵,自己端起酒杯,令她唱歌送之,她便唱起了戎昱赠她的歌词。唱完后,韩滉问道:"这是戎刺史寄情于你的一首歌吧?"***惶恐地起立答道:"是。"边答边流下了眼泪。韩滉让她更衣待命。在座的客人都为她担忧,不知主人会如何发落她。韩滉召来乐将责问道:"戎刺史是一位名士,寄情于这位***。为什么不了解这种关系就把她召来安置在这里,酿成了我的过错?"于是打了他十棍子,命令赠给她百匹细绢,立即把她送回去。戎昱写的那首歌词是:"好去春风湖上亭,柳条藤蔓系人情。黄莺久住浑相恋,欲别频啼四五声。"

生平

  戎昱(约744年一800年),荆南(荆州区)人。年轻时考进士落榜,于是纵情游览天下名城。他飘落导域,十分怀念家乡,曾作《长安秋夕》诗:“昨霄西窗梦,梦入荆南道。远客归去来,在家贫亦好。”又有《云梦故城秋望》:“梦渚鸿声晚,荆门树色秋。片云凝不散,遥挂望乡愁。”以寄托对家乡的思念。

  广德元年(763年),颜真卿将节度荆南,邀戎昱为幕宾,后因事未成行。大历三年(768年)杜甫到荆州,戎昱与他在诸宫会见,结为挚友。

  戎昱的诗歌创作,对社会矛盾有相当深刻反映。《塞下曲》6首、《苦哉行》5首、《入剑门》等都是情感真挚,充满现实主义的作品。他的诗歌反映了同情人民,忧虑国事的思想感情,传为千古名篇。《苦辛行》、《咏史》、《塞上曲》抨击玩弄权术的贵族和苟且偷安的朝臣,产生了重大影响。他的艺术风格以沉郁为主,兼有雄放、哀婉、清新的特色。《唐音葵签》卷三十六称赞:“戎昱之于杜甫,尤其著者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陈元光

    陈元光(657—711年),字廷炬,号龙湖。唐朝河东道人[(一说河南光州人,今河南省潢川县。)。漳州首任刺史。他是闽台地区重要的民间信仰之一,被奉为开漳圣王。陈元光将军自未弱冠之年即随父率众南下,直至殉职,始终坚守在闽戍地,长达四十二年;治闽有方,开科选才,任用贤士,招抚流亡,烧荒屯垦,兴办学校,劝民读书。号称“蛮荒”之地的闽南,经济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。陈元光成为促进中原文化与闽越文化融合的奠基者。陈元光去世后,被后世尊奉为“开漳圣王”。潮州诗萃》收录其排律诗三首,后人编有《龙湖集》48首,《全唐诗》及外编录其7首。

  • 周渭

    周渭(740-805),字兆师,唐代淮阴(今江苏淮安)人,先后于公元779年、780年获进士榜榜眼和武举第一名。周渭是为数不多的涉足文武双科举的进士之一。

  • 朱敦儒

    朱敦儒(1081-1159),字希真,洛阳人。历兵部郎中、临安府通判、秘书郎、都官员外郎、两浙东路提点刑狱,致仕,居嘉禾。绍兴二十九年(1159)卒。有词三卷,名《樵歌》。朱敦儒获得“词俊”之名,与“诗俊”陈与义等并称为“洛中八俊”(楼钥《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》)

  • 吴昭淑

    吴昭淑,活动于宋度宗咸淳至元世祖至元(1265--1294)年间。宋度宗、恭帝时宫人,宋亡,随三宫为元人掳掠塞外。《宋旧宫人诗词》录其送汪元量南还《望江南·今夜永》词一首,洋溢了浓郁的去国思乡之情。

  • 董文甫

    金潞州人,字国华,号无事道人,一作无事老人。章宗承安间进士。南渡后,历大理司直、河南府治中。于《六经》、《论》、《孟》诸书,深思有得,以力行为事。参取佛老二家。

  • 贯云石

    贯云石(1286~1324)元代散曲作家。字浮岑,号成斋,疏仙,酸斋。出身高昌回鹘畏吾人贵胄,祖父阿里海涯为元朝开国大将。原名小云石海涯,因父名贯只哥,即以贯为姓。自号酸斋。初因父荫袭为两淮万户府达鲁花赤,让爵于弟,北上从姚燧学。仁宗时拜翰林侍读学士、中奉大夫,知制诰同修国史。不久称疾辞官,隐于杭州一带,改名“易服”,在钱塘卖药为生,自号“芦花道人”。今人任讷将他的散曲与自号“甜斋”。

  • 于演

    台州路临海人,字佩远。有《题金鳌山》诗传世。

  • 李溥光

    溥光,字玄晖,大同人。自幼为头陀,号雪庵和尚。深究宗旨,好吟咏,善真行草书,尤工大字,与赵文敏公孟頫名声相埒,一时宫殿城楼扁额,皆出两人之手。亦善画,山水学关仝,墨竹学文湖州。

  • 卓奇图

    卓奇图,字圣肇,号误庵,满洲旗人。诸生,官户部笔帖式。

  • 齐之鸾

    齐之鸾,男,字瑞卿,号蓉川,安徽桐城县城人,明朝有名的直臣,事迹入选明史,为桐城历史上的第一位翰林。据传齐之鸾先祖本明代开国功臣凤阳徐达之后,明太祖逼死中山王徐达,徐达之子徐添福避祸南迁,更姓为齐。老宰相张英的祖母(张廷玉曾祖母)就是齐之鸾的小儿子齐近的女儿。明正德六年(1511年)29岁时中进士,入选翰林院庶吉士,后授刑部给事中。依据《蓉川公年谱》和《复姓疏》,齐之鸾先世尝居凤阳,元末迁居桐城,明初占籍县市乡,一百多年后,宪宗成化十九年癸卯正月初八日(公元1483年),家族第六世齐之鸾出生于安徽桐城县城太平坊之旧第。(据周京《蓉川先生小传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