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三因极一病证方论

三因极一病证方论

书名。原题《三因极一病源论粹》,简称《三因方》。18卷。宋·陈言撰于1174年。作者认为:“医事之要,无出三因”。本书首叙医学总论,并将三因(内因外因不内外因)作为论述的重点;总论后列述内、外、妇、儿各科病证,并附治疗方剂,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方剂不见于宋以前医学文献。本书的特点是将临床与三因相结合,故对研究中医病因学说和各科临床治疗均有参考价值。解放后有排印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盛胎

    见《本草纲目·论月水》。即激经。详该条。

  • 潦叶花

    见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。为马蔺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虚积痢

    病证名。出《普济方》卷三百九十六。脾胃虚弱而致积滞的痢疾。小儿脾胃嫩弱,过食肥甘,成为积滞,积滞过久,即成此证。其症腹痛喜按而软,里急后重,日夜无度。治宜健脾益胃,用大安丸合香连丸。

  • 吴瑞

    【介绍】:元代药学家。著《日用本草》八卷。

  • 向日葵饼

    见《湖北科技》(8):60,1972。为向日葵花托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陈宏纲

    【介绍】:见陈会条。

  • 大骨风

    见《广西中草药》。为大驳骨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唐立三

    【介绍】:见唐大烈条。

  • 挑针

    病名。见《青囊真秘》卷一。针眼之俗称。详该条。

  • 产褥感染

    病名。产后重证之一。指在产前、产时或产后细菌侵入生殖器官引起全身或局部的炎症反应。症见高热,恶寒,战慄,恶露多或有臭味成脓样等,多属产后发热,恶露不绝,热入血室等范畴。症状轻者宜清热解毒,逐瘀生新,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