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东北药用植物志》。为黄芩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霉疮秘录》卷上。即杨梅疮。见该条。
见《医学纲目》卷十七。即朦昧。详该条。
出《滇南本草》。为赤阳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雷伯宗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即葱白,详该条。
见《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》。为薏苡仁之别名,详该条。
是古代对产后疾病的诊断经验。《张氏医通》卷十一:“凡诊新产妇,先审少腹痛与不痛,以征恶露之有无。次审大便通与不通,以征津液之盛衰。再审乳汁行与不行及乎饮食多少,以征胃气之充馁。必先审此三者,以脉参证,
证名。见《医宗金鉴》卷七十六。指因痘毒过盛,继发感染而成。其证患处破烂,脓水淋漓,甚则蔓延遍体。治疗用茶叶适量,开水浸泡后湿敷。
出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五十五。即胎萎不长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