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名。见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一。多由肝胆两经热郁化火所致。自觉耳中作胀,或兼疼痛。治宜清肝胆实热。用龙胆泻肝汤加羚羊角(磨水冲服)。
见《浙南本草新编》。为农吉利之别名,详该条。
指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所属的穴位,共309穴。见表。
见《四川中草药》。为地肤子之别名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洞天奥旨》卷十一。由肺经热盛,热入营血,蕴蒸肌肤所致。其症发无定处,皮肤焮红或紫,肿胀疼痛,上起丘疹脓泡,常伴身热口渴等。治宜清热凉血解毒,内服清营汤加减,外用清凉散麻油调敷。本证类于丹毒。
【介绍】:宋代医生。广州人。曾专心研究医学,常为贫苦人治病而不受酬报。
见保赤汇编条。
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为益母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南宁市药物志》。为倒扣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尤怡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