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续名家方选》。即茶子,详该条。
证名。《医略六书》卷二十:“半身汗者,汗不遍身,或上或下或左或右,乃气血偏衰,阴阳不相接洽之候。”《张氏医通》卷九:“夏月止半身出汗,皆气血不充,内挟寒饮所致,偏枯及夭之兆也。大剂十全大补、人参养荣、
拔罐法的一种。亦称推罐法,或称拉罐法。是拔罐时,把火罐推拉移动,以扩大作用面的方法。此法宜选用罐口光滑的大罐,在罐口和治疗部位上分别涂上一层凡士林或油膏之类的润滑剂,当火罐吸着后,用手捏住罐体慢慢分段
病名。指由瘀血而导致经闭不行。《金匮要略·妇人杂病脉证并治》:“妇人经水不利下,抵当汤主之。”参见经闭条。
用滋润药以治疗燥证的方法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燥者润之。”燥证分内燥、外燥二种。外燥是外感燥气致病,内燥是内脏津液亏损之证。润燥分为轻宣润燥、甘寒滋润、清肠润燥、养阴润燥等。详各条。
出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五。详见干血痨条。
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为大叶金花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本法源于《灵枢·官针》“远道刺者,病在上取之下,刺府输也”的理论。后金·窦汉卿《标幽赋》又有“头有病而脚上针,左有病而右畔取”的论述。现今泛指远离病变部位选取穴位的方法。又称远取法。如牙痛选取合谷、内
病证名。指由于胎体过大,以致难产。《济生方》:“胞肥难产者何?身居富贵,口厌甘肥,聚乐不常,食物无度,既饱便卧致令胞胎肥厚,根蒂坚固,行动气急……致于临产,必是难生。入月可服无忧散(当归、川芎、白芍、
病名。见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六十四。即乳痈。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