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名胎证、胎中病。指婴儿满月以内有病者(元·朱震亨《幼科全书》)。也指小儿周岁以内有病者(《幼科发挥》)。多由胎禀不足,或儿母妊娠时调摄失宜以及胎毒等引起。文献所载胎寒、胎热、胎肥、胎弱、解颅、五软等
宋代官方设立的专门经营药品的机构名称。始创于1076年(熙宁九年),后又在各地增设达七所之多。参见太平惠民局条。
《疡医大全》卷七引岐天师方。金银花一斤,人参、茜草根各五钱,生地黄八两,牡丹皮、牛膝、生甘草、荆芥各一两,玄参五两,当归、麦门冬、黄芪各三两,川芎二两。用麻油五斤煎数沸,过滤再熬至滴水成珠,入黄丹(水
针灸器具。其上部为金属丝绕制的弹簧斗,下部为石棉制成的衬垫,两旁有丝带以供固定之用。可用于温灸或间接灸。
病症名。《诸病源候论·水病诸候》:“水癥者,由经络否涩,水气停聚在腹内,大小便不利所为也。其病腹内有结块强,在两胁间膨膨胀满,遍身肿,所以谓之水癥。”治宜理气逐水。用木香丸等方。参见癥条。
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安徽歙县人。精通医理,辑有《苍生司命》一书。
经外奇穴名。出《银海精微》。别名鼻通、鼻穿、穿鼻,位置缺如。近代定位于鼻骨下凹陷中,当鼻唇沟上端尽处。布有筛前神经,滑车下神经,眶下神经分支和面动、静脉。主治过敏性鼻炎,肥大性鼻炎,萎缩性鼻炎,鼻旁窦
见广州部队卫生部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。为鬼灯笼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中国医学入门丛书条。
见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