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具有剧烈流行性、传染性的一类疾病,多因时行疠气从口鼻传入所致。出《素问遗篇·刺法论》。《类证治裁》卷一:“疫为时行疠气,有大疫,有常疫。大疫沿门阖境,多发于兵荒之后,不数见。常疫则一隅数家,一家数人
见《易简方》。为***之简称,详该条。
经外奇穴。出《刺疔捷法》。位于额曲(头维)直上1.5寸处。主治头面疔》疮、偏头痛等。沿皮刺0.3~0.5寸。艾炷灸1~3壮;或艾条灸3~5分钟。
病证名。出明·缪存济《识病捷法》。指肠寄生虫病(如蛔虫、钩虫等),久而不愈,肌肉消瘦,嗜异,腹部胀大而青筋贯于小腹者。治以理虚驱虫,攻补兼施为主,如理中安蛔汤加减。
见医学粹精条。
指肾病邪气壅盛。《景岳全书·传忠录》:“肾实者,多下焦壅闭,或痛或胀,或热见于二便。”
【介绍】:见陆贽条。
中风类型之一。又名风中血脉。主症为口眼斜,或见半身不遂,皮肤不仁等。《医学发明·中风有三》:“中血脉则口眼斜,亦有贼风袭虚,伤之者也。”《医学从众录》:“真中风症……中血脉者,外无六经之形症,内无
病名。出《外科活人定本》卷一。即脱囊。见该条。
艾条灸之一种。将艾条(通常用药艾条)燃着端,隔布或棉纸数层,紧按在穴位上施灸,使热气透入皮肉,待火灭热减后,再重新点火按灸,每穴可按灸几次至几十次。常用于风湿痹症。古代的太乙神针、雷火针灸法属此范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