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外台秘要》卷三十三,即胞衣。详该条。
见《陕甘宁青中草药选》。为常春藤之别名。详该条。
出《新修本草》。即香蒲,详该条。
见《普济方》。为棕榈皮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香椿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①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三指产后患痢。多因产后虚损,下地过早,伤于风冷,风冷乘虚入于大肠,肠虚则泻所致。②施雯《盘珠集胎产证治》指产后恶露不行,败血渗入大肠,积滞而成泄痢者。详产后下利条。
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诚斋。上谷(今河北宣化)人。专研妇产科,采集方书,于1730年撰《胎产心法》3卷,后经沈棪增订为5卷。
病名。出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二十四。即连珠喉风。详该条。
见《福建中草药》。为蓝花参之别名,详该条。
骨名。见《医宗金鉴·正骨心法要旨》。又名肩髆、锨板子骨、琵琶骨。解剖学同名骨。为三角形扁骨,是上肢带骨之一。贴附于胸部的后外侧,其关节盂与肱骨头构成肩关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