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割治疗法

割治疗法

又称割脂疗法。是指在手掌等特定部位或某些穴位处,切开皮肤割除少量皮下组织以治疗疾病的方法。本法在民间早有流传,近三十年得到进一步整理和提高。临床操作时,在选定的部位常规消毒和局麻后,用手术刀切开0.5~1厘米长的切口,以手术钳进行分离,取出黄豆样大小的皮下脂肪组织,并用手术钳按摩刺激至有酸麻或胀感为度,尚可配合埋藏疗法埋植异物,然后包敷固定。可7天割治1次。施术时,应注意不要损伤血管和神经,并注意防止污染发炎。本法适用于支气管哮喘、慢性支气管炎、慢性消化不良、小儿疳积、神经衰弱、消化性溃疡等疾患的治疗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背曲肩随

    亦称肩垂背曲。指背脊高突,两肩下垂的症象。多因精气虚亏,不能濡养筋骨所致。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:“背者胸中之府,背曲肩随,府将坏矣。”可见于老年阳衰、劳伤虚损患者。治宜补肝肾、益精气、养筋骨等法。

  • 抚芎

    见《丹溪心法》。为川芎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二十四号渐象方

    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内伤外感门》。即陈皮厚朴汤,见该条。

  • 清骨风

    见《南京民间药草》。即寻骨风,详该条。

  • 寒湿凝滞经闭

    病证名。多因久居阴湿之地,或经期涉水感寒,寒湿之邪与血搏结,冲任胞脉阻闭所致。症见经闭不行,小腹冷痛,形寒肢冷,白带量多。偏寒者,多见带下清稀如水,治宜温经散寒,活血通经,方用温经汤;偏湿者,多兼腹胀

  • 膏肓

    ①心之下、膈之上的部位。病位深隐难治,病情危重的患者,称为病入膏肓。一说膏肓指膈中之病(见《肘后备急方》)。②经穴名。即膏肓俞。属足太阳经。位于背部,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。详膏肓俞条③十二经原穴

  • 齐氏医案

    书名。6卷。清·齐有堂撰于1806年。本书兼有医案、医论。卷1~2阐述六经辨证,分经治病;卷3论述先天肾和命门学说;卷4~5论述后天脾胃学说及有关疾病的证治;卷6为妇、外、儿科治案。本书记录了齐氏的学

  • 交筋

    名词。出汉·马王堆医书《合阴阳方》。即阴蒂。

  • 张茂先

    【介绍】:见张华条。

  • 吕晚村

    【介绍】:见吕留良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