包识生
【介绍】:
见包一虚条。
【介绍】:
见包一虚条。
解剖部位。见《医学入门》。指鼻中隔。
骨名。出《灵枢·骨度》。又名核骨。解剖学同名骨。即腓骨下端向外的骨突。
证名。指下部肢体肿胀疼痛。《类证治裁·身痛》:“下体肿痛,脉浮,自汗,恶风者,多由卫气不固,风湿侵袭所致。治宜祛风湿,兼固表,方用防己黄芪汤、五皮饮等;痛而大便不通者,宜厚朴七物汤微利之。”
经穴别名。出《千金要方》。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》作肠山。即承山,见该条。
见活人心法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鸢尾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三。两腮及鼻下焮肿生疮,其症似疔而形如无头疽者,故名。多因饮食不节而发病。初起焮肿,疼痛彻骨难忍,如钉着骨,口噤如痉,易发生邪毒攻心,出现呕吐不食,烦躁谵语,甚至昏迷等证。不可妄
见《广西中药志》。为大茶药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东垣试效方》卷五。即助阳和血补气汤,见该条。
肌肉坚实,关节舒缓。《灵枢·逆顺肥瘦》:“刺壮士真骨,坚肉缓节,监监然……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