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香
病人自觉口香。可见于消渴病重证。
病人自觉口香。可见于消渴病重证。
病证名。出《小儿药证直诀》。因日午潮热引起抽搐,由心火亢旺所致者。临床特点为每逢巳、午、未时发搐,心神惊悸,目上视,白睛赤色,牙关紧,口内流涎,手足动摇。当补肝治心,治心用导赤散,凉惊丸;补肝,用地黄
病名。出《刘涓子鬼遗方》卷四。即厉痈。见该条。
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即刺蒺藜,详该条。
研制方。见《新编中成药手册》。苏合香、冰片。滴丸剂,每丸50毫克,每服二至四丸,一日三次;发病时可即刻吞服或含服。功能芳香开窍,理气止痛。治冠心病心绞痛。
病名。《脉因证治》卷下:“咳而声嘶破,俗名声散也。”即音嘶。详该条。
见汪朴斋《产科心法》下集。即热产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昙鸾条。
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时育。江苏常州人。于1693年编纂成《医经允中》一书,包括医学理论、诊脉、用药等论述。
病名。又名痛痹、骨痹。《灵枢·贼风》:“此皆尝有所伤于湿气,藏于血脉之中,……腠理闭而不通,其开而遇风寒,则血气凝结,与故邪相袭,则为寒痹。”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寒痹者,四肢挛痛,关节浮肿。”《症因
①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鸢尾之别名。②见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。为扁竹根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