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史载之方

史载之方

方书名。2卷。宋·史堪(字载之)撰。约刊于1101年以前。书中论四时正脉,运气生病,及大府泄、大府秘、小府秘、身热、身寒、头痛腹痛等三十余种内科、妇科等病症。内容以论治和方剂为主,并结合作者临床经验。书中对疫疠病因过于强调与运气的关系,在认识上有其片面性。解放后有《宋人医方三种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人元脉影归指图说

    脉学著作。简称《脉影图说》。2卷。旧题晋·王叔和编,明·沈际飞重订。书中论述七表、八里、九道脉,奇经八脉,十六怪脉,左右手三部阴阳脉绝候等脉学专题,有图有论。作者还介绍了“观形色歌”,作为脉诊的辅助。

  • 五味所入

    简称五入。《素问·宣明五气篇》:“五味所入:酸入肝,苦入心,甘入脾,辛入肺,咸入肾。”对临床用药有一定的参考意义。如酸入肝,肝经的病变,可选用酸味的药物治疗或作引经药。

  • 石辣椒

    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九里香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叶上果

    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图鉴》。为叶上珠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徐彪

    【生卒】:十五世纪中叶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字文蔚。松江(今上海松江)人。其父徐枢曾任太医院院使。1445年(正统十年)荐入太医院,先在御药房任职,1448年(正统十三年)升为御医,1451年(景泰二年

  • 附牙痈

    病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疡医》卷三。即牙痈之别名。详牙痈条。

  • 尩痹冲剂

    研制方。见《新编中成药手册》。续断、补骨脂、制附子、熟地黄、淫羊藿、骨碎补、独活、桂枝、赤芍、白芍、牛膝、苍术、威灵仙、知母、防风、伸筋草、麻黄、松节、穿山甲(炙)、虎骨(炙)。冲剂,每服10~20克

  • 打鼓子

    见《云南中草药选》。为千金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着噤

    病证名。又名初生着噤。简称噤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五十:“小儿初生,口里复结聚,生于舌上,如黍粟大,令儿不能取乳,名之曰噤。此由于胎时,热入儿脏,心气偏受热故也。”

  • 蛤蚆皮

    见《医方约说》。为蟾蜍皮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