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吐清水

吐清水

证名。指呕吐清水而无食物者。《古今医统·吞酸叙论》:“吐清水证有五因,有因湿、因痰饮、因寒、因宿食、因虫。明知恣食生冷瓜果而作者为寒湿也;胸膈间漉漉有声者,痰饮也;饮食后而吐清水者,宿食也;但犯寒而作者,胃寒也;心腹时痛而作,亦叶清黄水者,虫也。”因湿者,可用一味苍术丸家秘神术汤;若伤于雨湿而见恶寒发热者,宜用荆防平胃散;因痰饮者,可用茯苓饮橘皮半夏汤;因脾胃虚寒者,可用六君子汤(用伏龙肝煎汤澄清代水煎药),理阴煎;饮冷过度所致者,可用赤石脂散;因宿食者,可用保和丸;因虫者,可用化虫丸。”诸种吐清水,可通用二术二陈汤等方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伏阳

    指阳热之邪潜伏在体内。《素问遗篇·本病论》:“民病伏阳而内生烦热。”参伏气条。

  • 并阴

    阴气并结也。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:“切其脉并阴,并阴者,脉顺清而愈。”

  • 足厥阴肝经

    十二经脉之。代号LR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肝足厥阴之脉。起于大指丛毛之际,上循足跗上廉,去内踝一寸,上踝八寸,交出太阴之后,上腘内廉,循股阴,入毛中,过阴器,抵小腹,挟胃、属肝、络胆,上贯膈,布胁肋,循

  • 谋虑、思虑。《灵枢·本神》:“因思而远慕谓之虑。”

  • 庄氏紫金丸

    见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集八。即紫金丸第二方,见紫金丸条。

  • 下针

    即进针。《难经·七十难》:“初下针沉之,至肝肾之部,得气引持之。”见进针条。

  • 腹满按之不痛

    按诊。腹部胀满,按之不痛,属脾虚。《金匮要略·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》:“病者腹满,按之不痛者为虚;痛者为实。”

  • 切脉

    诊查脉象的方法。又称脉诊、诊脉、按脉、持脉。是我国最早创用的诊断技术。古代有三部九候的遍诊法,人迎、寸口、趺阳三部诊法和寸口诊法等。后世则以寸口诊法为主,并从脉的位置、次数、性状、形势等,分为多种。前

  • ①解剖名词。《素问:气府论》:“面鼽骨空各一。”即面颊、颧骨处。②病证名,《素问·金匮真言》:“故春善病鼽衄。”《素问玄机原病式》卷一解释谓:“鼽者,鼻出清涕也。”③又鼻塞为鼽(《释名·释疾病》)。鼽

  • 地蚕子

    见清·刘士季《草木便方》。为地笋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