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病名。见《圣济总录》卷八十四。又名瘴毒脚气。详该条。
见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集二。即泻青丸,见该条。
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鼠曲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崔彧条。
经穴名。代号BL52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精宫。属足太阳膀胱经。位于腰部,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;一说“除脊各三寸取穴”(《针灸资生经》)。布有第十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及第一腰神经外侧支;并有第二
一种与病气上下相反的治法。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:“气反者,……病在下,取之上。”指病证的表现、部位偏于下,从临床主证所在部位以上的脏腑或体表,用药物或针灸进行治疗。如癃闭因于中气不足者,用补中益气法;
穴位深浅分部名。亦称“地才”。指深层。参见人部条。
见孙文垣医案条。
见《履岩本草》。为醉鱼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生卒】:十三世纪【介绍】:元代医生。河东(今山西风陵渡附近)人。本姓刘,世代为医。善骑射,尤精医术,元世祖忽必烈时,改名为哈剌八都鲁。1280年(至元十七年),为太医院管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