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太平圣惠方

太平圣惠方

方书名。简称《圣惠方》。100卷。刊于992年。本书系北宋翰林医官院王怀隐等人在广泛收集民间效方的基础上,吸取了北宋以前的各种方书的有关内容集体编写而成。卷1~2主论诊法及处方用药法;卷3~7分论五脏诸病;卷8~14伤寒;卷15~59论述内科杂病(包括眼目、口齿、咽喉);卷60~68外科病;卷69~81妇人病;卷82~93小儿病;卷94~95服食及丹药;卷96~98食疗补益方;卷99针经十二人形图;卷100明堂灸经及小儿灸经。所辑方剂达一万余首,并保存了一些古典医籍的佚文。本书系总结公元十世纪以前的大型临床方书,不仅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,并具有一定的临床研究参考价值。但本书选材不够精炼,兼有某些迷信的记述。建国后有排印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杜信

    【介绍】:西汉时医生。是淳于意的弟子。

  • 悬球

    病证名。清·黄庭镜《目经大成》卷二:“此症目不赤痛,但上睑虚起若球,……试以手掌擦热拭之,少平,顷复如故。”即睥虚如球。详该条。

  • 腮痈

    病名。出《保婴撮要》卷十三。又名腮颔发、鱼腮毒、金腮疮。指位于腮颔部痈。多因阳明结热所致。症见腮颔部结肿焮痛,甚者可溃脓。治宜清泄胃府积热为主,若兼见二便不通者,用凉膈散;二便如常者,用漏芦汤;余参见

  • 落弓痧

    痧证之一。《痧胀玉衡·落弓痧》:“倏忽昏迷不醒,或痰喘不已,眼目上吊,形如小儿落弓之症。此暗痧难识,必须审脉辨症,的是痧毒,看其身体凉热,唇舌润燥如何,然后治之。”宜大黄丸;如痧气未尽,宜救苦丹加银花

  • 夜啼

    病证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七。婴儿初生在未满月时,日间安静,夜间时有啼哭不安,持续不停,至天明又转安静。《医宗金鉴·幼科杂病心法要诀》:“小儿初生夜啼,其因有二:一曰脾寒,一曰心热……”。如见夜啼

  • 牛肉积

    病证名。指因多食牛肉停滞不化者。《医钞类编》卷九:“牛肉积,捣马鞭草汁或生姜汁饮之。”参见肉积条。

  • 万表

    【生卒】:十六世纪【介绍】:明代官吏。字民望,号鹿园,鄞县(今浙江宁波)人。正德十五年(1520年)进士,曾任淮安总兵等官职,抗御侵犯我国沿海的倭寇有功。有不少著述,医学方面,曾选刻有《济世良方》一书

  • 水毒

    ①指水中的一种邪毒及其所致的病候。出《肘后方》卷七。又名中水、中溪、中洒、水中病、溪温。《诸病源候论·水毒候》有如下记载:流行于三吴以东及南(现江、浙、皖、粤一带);因中山谷溪源处恶虫毒所致;初病可见

  • 血瘀经闭

    病证名。多因气滞、寒阻,经脉血行涩滞,瘀阻冲任胞脉,积久而成经闭。症见经闭不行,小腹疼痛拒按。治宜活血祛瘀,通经。方用膈下逐瘀汤。偏于气滞者,重用乌药、延胡索、枳壳、香附;兼寒者,加肉桂、炮姜。或用血

  • 两商

    少商、商阳两穴的合称。详见两间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