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夹阴伤寒

夹阴伤寒

病名。①指因房劳伤肾,复感风寒而致病。《伤寒全生集》卷一:“若脉沉足冷,面赤微热,此皆夹阴伤寒也。”《重订通俗伤寒论·夹阴伤寒》:“房劳伤精而后骤感风寒,或夏月行房后,恣意乘凉,触犯风露。证身热面赤,或不热而面青小腹绞痛,足冷踡卧,或吐或利,心下胀满,甚则舌卷囊缩,阴极发躁,或昏沉不省,手足指甲皆青,冷过肘膝,舌苔淡白滑嫩,或苔黑滑,舌本胖嫩。脉六部沉细,甚或伏绝,或反浮大无伦,沉按豁豁然空。”治宜“外则先灸关元气海以回元阳;内则先用参附再造汤,助阳发表,或用麻附细辛汤加人参干姜,温经散寒。如脉伏绝,阴极发躁,继即神气昏沉,不省人事者,速用回阳急救汤,提神益气,回阳生脉。”也有用来复丹二钱研末,放入脐中,或用麝香少许置脐中,上罨活杀白鹁鸽对剖半只,内去肠杂,外不去毛,用布扎紧,约三小时即去之。参见阴证伤寒条。②指伤寒而兼阴寒内盛之证。出《轩歧救正论》。外感风邪,内伤寒冷,头痛发热口渴呕吐大便清利,胸腹疼胀,燥闷不眠,脉浮数无力,宜参附理中汤

猜你喜欢

  • 石关

    经穴名。代号:KI18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《太平圣惠方》作右关。别名石阙。属足少阴肾经。冲脉、足少阴之会。位于腹正中线脐上3寸,旁开0.5寸处(《类经图翼》)。另说在脐上2寸,旁开0.5寸(《针灸甲乙

  • 久喘

    病证名。见《东医宝鉴·喘证》。①指喘证久延不愈者。多表现为正气虚衰,痰饮壅阻的证候。《丹溪心法·喘》:“凡久喘之证,未发,宜扶正气为主;已发,用攻邪为主。”②指久病气短不能接续,似喘非喘者。《医学入门

  • 托踏

    自我推拿方法。两手向上托起,两足稳站在地,静心宁神。《红炉点雪·却病延年一十六句之术》:“托踏应无病法:双手上托,如举大石;两脚前踏,如履实地。以意内顾,神气自生,筋骨康健,饮食消融。”

  • 徐叔响

    【介绍】:南北朝时期宋齐间医家。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对针灸、小儿科、本草等均有研究。著有《针灸要钞》、《疗少小百病杂方》、《疗脚弱方杂》、《解寒食散方》、《杂疗方》、《本草病源合药要钞》等,均佚。

  • 屁巴虫

    见《中药志》。为九香虫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首铅

    出《本草原始》。指初潮月经。

  • 足太阳络脉

    十五络脉之一。原称足太阳之别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足太阳之别,名曰飞扬,去踝七寸。别走少阴。”本络脉发生病变,实则鼻塞,头痛,背痛;虚则鼻流清涕或鼻出血。

  • 董炳

    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字文化,号玉鹤,又号怀鹤。泗州(江苏宿迁东南)人。父亲董相是当地医生。他承继家传秘方,于1626年淮水泛滥时,避居楼上,编成《避水集验方》一书,已佚。

  • 胞寒不孕

    病证名。又名宫冷不孕、胞冷无子、子脏冷无子、下部冰冷不孕。病因肾阳不足,寒自内生,胞宫失于温煦;或经期调摄不慎,风寒客于胞中,以致胞宫寒冷,难以摄精而致不孕。多伴有小腹寒冷,形寒肢冷,经行后期等症。因

  • 大骨枯槁

    证名。出《素问·玉机真脏论》。指全身骨骼关节显露,肌肉瘦削及肩垂项倾,腰重膝败的病症。多因肾气衰败,气血大亏所致。《类经·脉色类》:“肩垂项倾,腰重膝败者,大骨之枯槁也。”可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后期及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