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炮制法之一。药材经火煅红后,立即投入水内或醋内。矿物类药物如磁石、代赭石、自然铜等多用此法。能使该药物质地松脆,易于研碎。
书名。《聿修堂医学丛书》之一。5卷。日本·丹波元坚撰于1827年。作者在钻研其父丹波元简《伤寒论辑义》的基础上,参考各家学说,针对《伤寒论》中所述病情、病机予以重点剖析,以补《伤寒论辑义》之不足。此书
出《四声本草》。又名华荠苧、痱子草。为唇形科植物石香薷Mosla chinensis Maxim.的全草。分布华东、中南及贵州等地。辛,微温。祛暑,解表,行气,化湿,①治夏月感冒,中暑呕吐、泄泻,胃痛
气功学著作。5卷。唐·施肩吾撰,李竦编。此为施肩吾隐居西山时,与十余位道友讨论内丹术的资料综述,并参考了多种著作。书中主张以养形为先,次以补益精、气、神为基,形全气壮,再炼内丹以长生。此外还发展了内气
《证治准绳·类方》第七册方。赤芍药、当归、大黄、黄芩、生地黄、黄连、川芎、薄荷各等分。为细末,炼蜜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食后米汤送下。治眼内血灌瞳神,赤脉涩痛,大热上壅者。
病名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十五:“筋脉露结者名筋瘿。”多因怒气伤肝,火旺血燥而致。症见颈前瘿块,青筋显露;结如蚯蚓。治宜清肝解郁,养血舒筋。用清肝芦荟丸化裁。相当于甲状腺肿伴有明显颈部血管怒张者。
宋、元时期医官职称。宋翰林医官院内,设有保安大夫,官阶正七品。系以旧时之西陵锦使改任。元代沿用此官职。
见《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》(天津方)。川贝母、橘红各12克,羌活、生地黄、木通、大青叶、荆芥穗、桔梗、前胡、西河柳、赤芍药、天南星(制)、玄参各9克,钩藤、半夏(制)、枳壳(麸炒)各9克,薄荷、葛根、天
见《云南中草药选》。为山肉桂之别名,详该条。
丛书名。金·刘完素撰。又名《河间全书》。刊于1186年。包括《宣明论方》、《素问玄机原病式》、《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》。各详本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