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小儿中风不随

小儿中风不随

病证名。小儿感受风邪,四肢缓纵,不能随意运动。《太平圣惠方》第八十三卷:“小儿中风不随者,因风邪中于肢节,客于筋脉。若风挟寒气者,即拘急挛痛;若挟于热者,则缓纵不随。”宜分辨寒热,以疏风通络为治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手逆注

    经外奇穴名。出《千金要方》。位于前臂屈侧,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,当腕横纹与肘横纹连线之中点。主治癔病及前臂疼痛,痉挛,麻痹等。直刺0.5~1寸。艾炷灸3~7壮;或艾条灸5~15分钟。

  • 蛇丹

    病名。见《实用外科中药治疗学》。即发生于胸胁、腰部以外部位的带状疱疹。详见缠腰火丹条。

  • 铅汞

    气功术语。本为古代外丹术的主要原料,后借以比喻气功内炼过程中体内精、气、神的变化。内丹术中“铅”,主要比喻肾中元气。如《钟吕传道集》中说:“肾中之水,伏藏于受胎之初,父母之真气,真气隐于人之内肾,所谓

  • 铍石

    针具名。出《灵枢·刺节真邪》。指形如铍针的砭石。

  • 水狗肝

    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獭肝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北败酱

    见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·一部》1977年版。为苣荬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李炳

    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振声,号西垣。江苏仪征人。编著有《辨疫琐言》等书。

  • 恢刺

    古刺法名。十二刺之一。《灵枢·官针》:“恢刺者,直刺傍之,举之前后,恢筋急,以治筋痹也。”指治疗筋肉挛急痹痛一类病症的针刺方法。其法将针直刺在拘急筋肉之傍侧,并或前或后提插运针,以舒通经络,恢复拘急。

  • 妊娠心腹痛

    病证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一。妊娠心腹俱痛,多由冷积或新触风寒,邪正相击,而并于气,随气上下,上冲于心则心痛,下攻于腹则腹痛,上下俱作则心腹俱痛。若不早治,则冲击胞络必致胎动。素有冷痛者,发病急,

  • 地阁骨

    骨名。又名下巴骨。即下颌骨。下颌骨的一对关节突与一对颞骨的下颌关节窝靠韧带牵持,构成下颌关节,此关节囊周围组织较薄弱,可因外伤或过度张口造成下颌关节脱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