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小儿疳眼

小儿疳眼

病名,指小儿疳积诱发眼疾。见《卫生宝鉴》卷十,又名疳眼小儿疳眼外障小儿疳伤眼目疳毒眼疳病攻眼症疳疾上目。其发病多因脾胃亏损,精血不足,目失濡养,肝热上冲所致。眼部干涩羞明白睛失去润泽,黑睛生翳,溃穿可成蟹睛旋螺突起,甚致珠塌失明,相当于今之角膜软化症。治宜结合全身情况,用健脾清热,杀虫消疳,养肝明目等法。可选服肥儿丸猪肝散等方加减,并配合捏脊,针刺四缝,灸足三里肝俞肾俞等疗法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产后大便秘涩

    病证名。见《卫生家宝产科备要》卷四。《妇人良方大全》:“产后大便秘涩,因肠胃虚弱,津液不足也,若腹闷胀,宜服《洁古家珍》麻仁丸润之。若用苦寒药通则危矣。”

  • 培土

    即培补脾土。用补益脾气的药物,以增强或恢复脾胃运化功能的方法。参见健脾条。

  • 罗浮金锦香

    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图鉴》。为朝天罐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四渎

    经穴名。代号SJ9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手少阳三焦经。位于前臂背侧,肘尖(尺骨鹰咀)下5寸,尺、桡两骨间。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,前臂内侧皮神经,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神经和骨间掌侧神经;并有前臂骨间背侧动、

  • 柏叶

    出《金匮要略》。即侧柏叶,详该条。

  • 疹后肺炎

    麻疹后期併发肺炎。①疹后邪热未清,高热嗜睡,气喘息促,咳嗽痰阻,舌鲜红,苔黄燥,脉沉数。因疹后热恋,气液两伤,痰热互结,肺气不降,治宜泻肺涤痰,生津润燥,补泄兼施。方用沙参、麦冬、白前、桑皮、竹叶、半

  • 姚澜

    【介绍】:清末医家。字涴云,又称维摩和尚。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。长于本草,编有《本草分经》(1840年刻行),其特点是以经络为纲,以药为目,在每一经下分补、和、攻、散、寒、热等项,加以叙述。

  • 枕骨

    ①骨名。又名后山骨、玉枕骨、乘枕骨、后枕骨。详后山骨条。②窍阴(头)穴之别名,出《针灸聚英》。属足少阳胆经。位于乳突后上方。

  • 盲肠穴

    经外奇穴名。见《腧穴学概论》。位于腹右侧,当髂前上棘与脐孔连线的中点处。主治阑尾炎。直刺1~1.5寸。艾炷灸3~5壮;或温灸5~10分钟。

  • 冯氏锦囊秘录

    丛书。又名《冯氏锦囊》。50卷。清·冯兆张撰于1702年。包括《内经纂要》、《杂症大小合参》、《脉诀纂要》、《女科精要》、《外科精要》、《药按》、《痘疹全集》、《杂症痘疹药性主治合参》八种。分别介绍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