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小儿语吃

小儿语吃

病证名,又称小儿口吃,指小儿讲话发音断续重复而不顺畅。《幼幼新书》卷六:“语吃本心气不足舌本无力,故欲有言而舌不能运。有生而不吃,儿相较吃,谚谓学吃。”说明本病可由心气不足而致,但亦有因于不良的语言习惯者,故本证除药物治疗外,尚应注意发音矫正和良好语言习惯的培养。另外,《千金要方》认为:“儿生下有连舌,舌下有膜,如石榴子中隔,连舌下,后令儿言语不发不转。可摘断之,微出血无害,不止,烧发灰傅之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羊踯躅中毒

    病名。羊踯躅一名闹羊花。见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二十四。因药用或误服羊踯躅过量而出现中毒症状者。症初见恶心呕吐,腹泻,继则心跳缓慢,血压下降,动作失调,严重者因呼吸停止而死亡。治宜中西医结合救治。文献有用

  • 癖热

    病证名。见元·朱震亨《幼科全书》。由乳食不消,伏结于内,致成癖块而引起的发热。症见癖块结于胁下,按之则痛,发热不规则,或伴有腹胀、呕吐。治宜疏肝和胃。用四逆散合温胆汤加鳖甲,或配合服疏肝理脾丸。

  • 颠狂废人

    【介绍】:见刘邦永条。

  • 真头痛

    病症名。指头痛危症。《灵枢·厥病》:“真头痛,头痛甚,脑尽痛,手足寒至节。”《辨证录·头痛门》:“人有头痛连脑,双目赤红,如破如裂者,所谓真正头痛也。此病一时暴发,法在不救,盖邪入脑髓而不得出也。”症

  • 阴市

    经穴名。代号ST33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阴鼎。属足阳明胃经。位于大腿前外侧,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连线上,距髌底外侧端3寸处。一说“当伏兔下行二寸,临膝取之”(《备急千金要方》)。布有股前皮神经及股外

  • 内府

    指六腑。《灵枢·邪气藏府病形》:“荥输治外经,合治内府。”

  • 卡斯纳

    见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一部1977年版。为菊苣之维吾尔族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盘肠气钓啼

    病证名。指小儿啼叫之由盘肠气钓所致者。《普济方》卷三百六十一:“盘肠气发先腰曲,无泪叫啼眼干哭,口开脚冷上唇乌,额上汗流珠碌碌。”治宜行气止痛。用木香散。

  • 法坚

    【生卒】:十一世纪【介绍】:北宋医僧。以擅长医术闻名。多为上层统治阶级治病,太祖赵匡胤赐号广济大师。

  • 肺手太阴之脉

    出《灵枢·经脉》。即手太阴肺经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