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骨之一。即鎚骨。左右耳各一,在鼓室内腔上部,其形似鎚,故名。
见隋·全元起《内经训解》。即《灵兰秘典论》。详该条。
出《灵枢·经水》。即手太阳小肠经,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蒋维乔条。
见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。即虫白蜡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指阴血亏损不能上荣所致的头痛。《兰室秘藏·头痛门》:“血虚头痛,当归、川芎为主。”症见眉尖至头角抽痛,善惊惕,脉芤,或见头隐隐作痛,头晕目花,面色白,心悸等。治宜补血为主,可用四物汤加味。本证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即水飞蓟,详该条。
古病名。即肝积。《灵枢·邪气藏府病形》:“肝脉……微急为肥气,在胁下,若覆杯。”《难经·五十四难》:“肝之积,名肥气。在左胁下,如复杯,有头足。久不愈,令人发咳逆疟,连岁不已。”《济生方》卷四:“肥气
证名。又名齆鼻。齆,鼻病也(《玉篇》)。又鼻塞曰齆。①指嗅觉失灵者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十九:“鼻气不宣调,故不知香臭,而为齆也。”②俗称阻塞性鼻音为齆鼻。如《十六国春秋后赵录》有“王谟齆鼻,言不清畅”
见《常用中草药配方》。为紫葳茎叶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