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卷十。即紫丸,见该条。
书名。简称《临证指南》。10卷。清·叶桂撰,叶氏门人华岫云等辑录整理。刊于1766年。其中内科杂病医案八卷、妇科、幼科病案各一卷。内容以病为纲,分为89门,体现了叶氏治病辨证细致,善于抓住主证的特点。
见《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》(天津方)。厚朴(姜制)、半夏(制)、陈皮、荆芥穗、砂仁各12克,炒苍术、桔梗、黄连、藿香叶、炒麦芽、天花粉、枳壳(麸炒)、甘草、大黄、木通各9克,木香、朱砂、冰片各6克,山楂
见《大明一统志》。为琥珀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指能引起流行的传染性强的病邪。
见中国医学入门丛书条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大全》。即听会,见该条。
脏腑惊证之一。出金·陈文中《小儿病源方论》。详脏腑惊证条。
病证名,又名痛渴、三消,为津液枯燥,虚热内盛的病证。临床以口渴、饮多、食多、尿多而消瘦为特征。《幼科铁镜》:“三消之症,实热者少,虚热者多,不足之症……始而心肺消渴,或脾胃消中,或肾水消浊。传染日久,
证名。见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。即目痒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