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针灸甲乙经》注。即大泻刺,见该条。
见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为野菊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银海精微》。即上胞下垂。详该条。
见《医学入门》。为皂角刺之简称,详该条。
见《山东中药》。即昆布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王兆年条。
病证名。见清·洪金鼎《一盘珠》卷八。指小儿脐部四周肿硬疼痛。
同回阳救逆。详该条。
《医学发明》卷三方。乳香、没药、桑白皮、黑豆、栗子各一两,补骨脂(炒香)二两。为细末,每服半两,醋煎去渣,入麝香少许,温服。治跌打损伤,疼痛不可忍,及腹中疼痛。
病证名。①指激经。《女科秘要》卷二:“有孕红来如行经,应期每月一至,此是漏也。”②泛指妊娠期间阴道流血,称为胎前漏红。参见胎动不安、胎前动红条。